氣血峻補湯

QI XUE JUN B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脾經 20%
肝經 13%
腎經 8%
三焦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8%
心包經 4%
膽經 4%
胃經 4%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三焦經
肺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氣血峻補湯」由黃耆、當歸、白朮、川芎、紅花、益母草六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養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胎窬瘡。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當歸性溫味甘,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紅花有助於刺激子宮收縮、增強子宮張力,促進月經來潮,緩解痛經,調節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它還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可緩解瘀血積聚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此外,紅花還能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促進氣血運行,常被用於治療癥瘕積聚、心腹瘀痛、跌打損傷等症狀。在清熱涼血方面,紅花可清熱解毒,緩解熱鬱血瘀引起的斑疹色暗、熱毒瘡瘍等症狀。

益母草性微涼味苦辛,歸肝、心經,具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等功效。其中,益母草可調節子宮平滑肌,促進子宮收縮或抑制過強收縮,緩解子宮痙攣,適用於各種月經病;也能幫助清除自由基及毒素,保護細胞,排出濕邪,涼血止血;同時,益母草可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症狀,促進子宮底下降及復原,幫助惡露排出,促進胎盤形成,提高胚胎著牀率,預防、治療流產、早產等妊娠問題。

中藥方劑「氣血峻補湯」將以上六味中藥合用,具有補氣、養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胎窬瘡。小兒胎窬瘡為小兒出生時頭皮上出現的瘡癤,通常在嬰兒出生後數天內出現,並在數週至數月內癒合。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當歸1兩,白朮5錢,川芎5錢,紅花5分,益母草1錢。
水煎,服20劑。至月余後可服補中益氣場數10劑。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黃耆、當歸、白朮、川芎、紅花、益母草等中藥組成。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作用;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紅花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的作用;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利水消腫的作用。本方具有補氣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胎窬瘡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婦女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氣血峻補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一。 組成:黃耆1兩,當歸1兩,白朮5錢,川芎5錢,紅花5分,益母草1錢。 主治:小兒胎窬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