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滑胎散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下通便,驅除胎毒: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解毒之效。對於孕婦因體內濕熱鬱積導致胎毒、胎動不安、小腹脹痛等症狀,牽牛子可有效清熱解毒,通利大腸,將胎毒排出體外,起到安胎作用。
二、 活血化瘀,促進胎兒生長:牽牛子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改善孕婦血脈循環,促進血液流通,為胎兒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利於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然而,牽牛子性寒,且有峻下之弊,孕婦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造成滑胎或其他不良影響。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滑胎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症候:
此方針對「坐草太早,努力太多,以致難產」。古人謂「坐草」指產婦臨盆時過早用力,或因氣力耗竭導致胎滯難下。其病機關鍵在於氣血運行不暢、產道失潤,或胎氣受阻,故需滑利降滯以助產。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榆白皮(君藥)
- 性味甘滑,歸大腸、膀胱經,古載能「滑胎利竅」。其富含黏液質,可潤澤產道,緩解乾澀,降低胎兒下行阻力。
瞿麥(臣藥)
- 苦寒降泄,善通利水道。《本草綱目》稱其「破胎墮子」,此處取其活血通經之性,助胞宮氣血流通,間接促進宮縮。
木通(佐藥)
- 苦涼通利,上清心火,下導濕熱。與瞿麥協同,疏通下焦滯氣,改善氣血瘀滯所致之產程不暢。
牛膝(使藥)
- 引藥下行,活血祛瘀,《神農本草經》謂其「墮胎」,實指其引血下行之力,可助胎兒娩出。
大麻仁(佐藥)
- 甘平質潤,富含油脂,潤滑腸道與產道,緩解艱澀。與榆白皮相配,增強局部潤滑之效。
全方配伍特點
- 滑利降泄為主:以榆白皮、大麻仁潤滑產道,瞿麥、木通通利下焦,牛膝引血下行,共奏「滑胎」之效。
- 標本兼顧:既改善產道物理性阻滯(潤滑),又調節氣血運行(通利),契合難產「滯澀不通」之病機。
現代理解延伸
此方類似「催產劑」,通過潤滑與刺激雙重作用,促進子宮收縮及宮頸擴張。然其機理與現代藥物不同,重在調整體內環境,非直接干擾生理進程,體現中醫「因勢利導」思維。
傳統服藥法
榆白皮(切)1升,瞿麥3分,木通3分(銼),牛膝(去苗)1兩,大麻仁1兩。
上為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頻服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滑胎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九。 組成:槐子(炒)、麥糵(炒)、當歸(切,焙)、滑石各等分。 主治:婦人諸般惡産。
滑胎散, 出處:《明醫指掌》卷九。 組成:滑石6錢(水飛),冬葵子5錢,甘草1錢。 主治:坐草太早,努力太多,以致難産。
滑胎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七。 組成:榆白皮1兩(銼),冬葵子1合,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分,黃芩半兩。 主治:難産。
滑胎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七。 組成:榆白皮(切)1升,瞿麥3分,木通3分(銼),牛膝(去苗)1兩,大麻仁1兩。 主治:痛楚難産。
滑胎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 滑胎散(《袖珍》卷四引《聖惠》。)出處:《袖珍》卷四引《聖惠》。組成:益元散1兩,蛇退1條(燒灰存性,須要牆頭上及籬上者),蟬退5個(全者),男子亂發(入香油1兩熬化),穿山甲1片(燒存性)。主治:催生。 。 主治:催生。
滑胎散, 出處:《胎産心法》卷中。 組成: 滑胎散(《胎産心法》卷中。)出處:《胎産心法》卷中。組成:人參8分(如壯實者不用),陳皮7分,川芎8分,制香附8分,黃芩8分,紫蘇8分,大腹皮8分(黑豆水洗淨),白芍(炒)1錢,白朮(土炒)1錢,當歸(酒洗)1錢,砂仁5分,炙草3分。主治:預防難産。 。 主治:預防難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