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性苦、寒。主治瀉火行水、通利血脈。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澤瀉性味甘、淡、寒。主治利水、滲濕、洩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防己性苦、寒。主要功效行水、瀉下焦濕熱。治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主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洩、散癰腫惡結。
豬苓性甘淡、平。主治利水滲濕。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泄瀉、淋濁、帶下。
文蛤性鹹,平《別錄》:"味鹹,平,無毒"《本經逢原》:"鹹,平,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清熱,利濕,化痰,軟堅。治口渴煩熱,咳逆胸痹,瘰癧,痰核,崩漏,痔瘻。《本經》:"主惡瘡蝕,五痔。"《別錄》:"咳逆胸痹,腰痛脅急,鼠痿,大孔出血,崩中漏下。"《湯液本草》:"能利水。治急疳蝕口鼻,燒灰臘豬脂和塗之。"《長沙藥解》:"清金利水,解渴除煩,化痰止嗽,軟堅消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