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豕膏

龜豕膏

GUI SH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偏熱 (1.8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8%
腎經 23%
肝經 14%
脾經 14%
肺經 9%
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龜豕膏方劑中包含豬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心益氣: 豬心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補心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龜豕膏方劑常用於治療心虛氣短、心悸失眠等症狀,豬心能起到補益心氣,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
  2. 協調藥性: 龜豕膏方劑中其他藥材如龜板、鱉甲等,具有滋陰潛陽、清熱解毒的功效。豬心則起到調和藥性、平衡陰陽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偏,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豬心在龜豕膏方劑中發揮著補心益氣、協調藥性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龜豕膏中包含龜板,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腎固本: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健骨、強筋壯骨的功效。與豬肉搭配,可以補腎壯陽,填精益髓,適合腎虛腰痛、筋骨酸軟、體虛乏力等症狀。

二、滋陰潤燥:龜板可滋陰降火,與豬肉結合,能滋陰潤燥,滋養五臟,適合陰虛火旺、燥熱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

總之,龜板與豬肉搭配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補腎固本、滋陰潤燥的功效。

龜豕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成分包括龜板和豬膝等,並且含有五味子。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多種療效,對龜豕膏的組成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五味子有助於滋補腎陰、強化肝腎功能,與龜豕膏的主要功效相輔相成,增強整體療效。其次,五味子的味道特特別,名稱中的“五味”正是其味道的特性,具備酸、甘、苦、辛和鹹五種味感,有助於調和方劑的其它成分,提升藥效的協同性。

此外,五味子還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有助於保護細胞、抑制病理變化,進一步增強龜豕膏對疾病的防治效果。因此,五味子在龜豕膏中的選用,無論是從藥理作用還是方劑的整體配伍來看,都是極為恰當的。這種組合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療效,也豐富了其使用的臨牀應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龜豕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胃氣盛而每次飲食時,頭項至面與頸脖之間大汗淋漓,身又無恙」。此症特徵為進食時局部大汗(尤其頭面頸項),而全身無異常,屬中醫「胃熱上熏」或「陽明經熱」範疇。

  • 胃氣盛:指胃火熾盛,陽明經脈循行頭面,熱邪迫津外泄,故見大汗。
  • 局部汗出:熱邪上攻,氣血壅於頭頸,而身體他處無熱象,反映病位集中於上部。
  • 飲食誘發:進食時陽明氣機更亢,加重熱迫汗出。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龜版膏(2兩)

    • 性味鹹寒,歸腎、心經,功能滋陰潛陽、降火斂汗。
    • 針對胃火灼陰,以「壯水制火」平息上亢之熱,並固攝津液。
  2. 殺豬心內之血(1兩)

    • 豬心血傳統認為能「引藥入心」,心主血脈,汗為心液。
    • 取「以血導血」之意,引熱下行,兼補心血以安定神志(汗多易擾心神)。
  3. 五味子(2錢為末)

    • 酸收之性,助龜版斂汗固表,守護津液。
    • 其歸肺腎二經,能「斂肺益腎」,協調水火,間接平抑胃火。

組方邏輯與推論

  • 潛陽涵陰:龜版為君,滋腎水以制胃火,從根本降熱;豬心血為使,引火下行;五味子為佐,酸收固表。
  • 標本兼治:龜版、五味子治本(調陰陽),豬心血治標(引熱、和血),共奏「清熱不傷正,斂汗不滯邪」之效。
  • 製法含化:含服使藥效緩釋於上焦,針對局部熱邪,體現「熱因熱用」的給藥思路。

中醫理論依據
此方暗合「陽明熱盛,迫津外泄」病機,重用龜版契合「治陽明當顧少陰」原則(陽明胃熱易耗腎陰)。五味子與龜版配伍,體現「酸鹹合化陰」的經典用法,強化斂汗;豬心血則靈活運用「血肉有情之品」的引經作用,展現民間方劑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殺豬心內之血1兩,龜版膏2兩,五味子2錢(為末)。
先將龜版融化,後入豬心血,再入五味子末,調化膏,切片,含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胃氣盛而每次飲食之時,頭項至面與頸脖之間大汗淋漓,身又無恙的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本方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龜豕膏,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殺豬心內之血1兩,龜版膏2兩,五味子2錢(爲末)。 主治:胃氣盛而每次飲食之時,頭項至面與頸脖之間大汗淋漓,身又無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