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敗龜丸中包含龜板,主要源於龜板的藥性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契合。
龜板味甘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健骨、降火退熱等功效。敗龜丸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腰膝痠軟等症狀,而龜板的滋陰潛陽、降火退熱功效,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此外,龜板還可補腎健骨,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也有良好的療效。因此,敗龜板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增強敗龜丸的治療效果,使其更能達到治療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敗龜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中風,手腳顫掉軃曳」,即中風後出現肢體顫動、鬆軟無力或拖曳不協調的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與肝腎不足、風痰阻絡或氣血失調相關,尤其「顫掉」現象常歸因於內風扰动或經脈失養。龜甲(敗龜)性味鹹甘、微寒,傳統用於滋陰潛陽、補腎健骨,推測此方意在通過龜甲之滋養,平息內風、強健筋骨,從而改善肢體失控的狀態。
組成與治療原理的邏輯推論
主藥「敗龜」的炮製與作用:
- 龜甲「塗酥炙」後,酥油(可能為牛羊脂)的溫性可緩和龜甲寒性,兼具潤燥通絡之效,更適合風痰阻絡或虛風內動之證。
- 龜甲本質為「血肉有情之品」,能直補肝腎精血,中醫理論認為精血充足則筋脈得養,可緩解肢體顫搐;其「潛陽」特性亦有助收斂浮越之陽氣,平定內風。
輔助配伍的設計邏輯:
- 「研飯為丸」:米飯健脾益氣,為丸後兼顧脾胃運化功能,避免龜甲滋膩礙胃,體現「扶正祛邪」思路。
- 「溫酒送服」:酒性辛溫,能通行經脈,助藥力直達病所,加強龜甲活血通絡之效。
綜合理療機制的推測
此方以單味龜甲為主,集中於「補腎填精、熄風通絡」兩大方向:
- 滋陰熄風:龜甲補益肝腎之本,從根源上調節陰陽平衡,減少虛風內動所致的顫抖。
- 強筋健骨:龜甲富含膠質與礦物質,古代認為能強健筋骨,改善肢體無力或弛緩。
- 活血通經:借助溫酒宣導藥力,或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風痰瘀阻經絡的病理狀態。
特殊點思考
古代用「敗龜」(年久龜甲)可能取其「沉降之性更強」,符合鎮顫需求;現代若無此藥,或需考量替代品(如炙龜板)與配伍調整,以貼近原方立意。
傳統服藥法
敗龜(塗酥,炙)5兩。
上為細末,研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一足或雙足震顫動搖
相同名稱方劑
敗龜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 組成:敗龜(塗酥,炙)5兩。 主治:中風,手腳顫掉軃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