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消散

百消散

BAI XI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9%
腎經 19%
胃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11%
心經 8%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消散方中含有龜板,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降火: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的功效。百消散主治熱毒壅盛,症狀多為發熱、口渴、煩躁等,龜板能清熱解毒,緩解熱證,達到消散百病的效果。
  2. 補腎壯骨: 龜板富含膠原蛋白、骨膠原等,有補腎壯骨之效。百消散不僅治療熱毒病症,也兼顧體虛狀態。龜板能補腎益精,強健筋骨,提高患者抵抗力,有助於恢復健康。

百消散方中包含蜜蠟,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清熱解毒: 蜜蠟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針對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燒傷燙傷等症狀起到清熱排毒的作用。
  2. 生肌止痛: 蜜蠟具有生肌止痛、潤燥止癢的功效。可促進創傷癒合,減少疼痛,並有效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之,蜜蠟在百消散方中起到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作用,為治療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病症提供了有效的藥理依據。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消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一切無名腫毒、對口發背、流注、癰疽、疔瘡」,屬中醫外科範疇,專攻熱毒壅滯、氣血瘀結所生之腫瘍。

  1. 無名腫毒:泛指驟發腫塊,無明確病因者,多因血熱瘀滯或風邪夾毒。
  2. 對口發背:指生於頸後(對口)或背部(發背)的癰疽,屬重症,與氣血虧虛或火毒熾盛相關。
  3. 流注:深部膿腫,遷延走竄,多因氣血不足或濕熱流注。
  4. 癰疽疔瘡:局部紅腫熱痛之陽證瘡瘍,核心病機為熱毒蘊結。

綜合而言,此方針對 陽證瘡瘍,以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透膿托毒 為主要功效,並透過「發汗」使邪毒隨汗外透,符合中醫「汗法」治瘍之理。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血龜板(下半段)

  • 性味歸經:甘鹹寒,入肝、腎經。
  • 傳統功效
    • 滋陰潛陽:多用於陰虛發熱,但此處取其「敗毒斂瘡」之外科用途。《本草綱目》載龜板「治癰疽療腫」,尤重其「下部板」,因龜潛伏陰濕,其甲下部接觸地氣,古人認爲更具 解毒收斂 之性。
    • 煅用收澀:炙枯後增強斂瘡生肌之效,合「煅淬」炮製法,使藥性從寒轉澀,外用多治潰瘍不斂,內服則引藥力直達病所。
  • 治療原理
    龜板炙枯後,質地鬆脆,利於黃酒沖服,其 鹹寒之性 可軟堅散結,清解血分熱毒; 炭化後 兼具吸附收斂作用,助膿毒外排。

2. 白蠟

  • 性味歸經:甘淡微溫,無毒。
  • 傳統功效
    • 生肌止血:常見於外敷藥,如《外科正宗》用於瘡瘍收口。
    • 緩和藥性:其質黏滯,可延緩龜板煅後燥烈之性,並形成保護膜,減緩對胃腸刺激。
  • 治療原理
    白蠟與龜板共炙,形成 「蠟淬」 炮製法,使藥物成分緩釋;其 甘緩 之性可調和龜板峻烈,協同 托毒外出

3. 桑柴火/青炭火

  • 炮製深意
    桑柴火性 溫和通透,《本草備要》強調其「利關節,祛風濕」,助藥力透達經絡;青炭火(木炭)亦屬「潔淨陽火」,避煤火之濁毒,符合外科用藥「純陽無穢」之則。

4. 黃酒送服至醉

  • 增效關鍵
    黃酒性溫,能 活血行藥勢,助龜板藥力速達肌表;「至醉」狀態使腠理鬆弛,配合藥物 發汗透邪,體現「汗之則瘡已」(《內經》) 理論。

全方配伍邏輯

  1. 以「煅淬」為核心
    龜板煅枯配白蠟,形成 「炭藥-蠟膜」複合體,既能清熱解毒,又可緩釋藥效,避免過寒傷正。

  2. 「發汗透毒」為途徑
    熱毒壅滯時,強行清解恐閉門留寇,故藉酒力 開泄腠理,使毒隨汗泄,暗合「托裏消毒散」思路。

  3. 「下部龜板」象形取義
    下半段龜板貼近陰濕之地,古人取類比象,認為其性擅 沉降逐毒,尤適下焦或深部瘡瘍(如流注)。

此方簡潔峻猛,透過 「煅淬—發汗」雙重機制,達到消腫散結之效,反映古代外科「以毒攻毒、因勢利導」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血龜版1大個(須用下半段,斷不可用湯版為要),白蠟1兩(為細末)。
先將龜版烘熱,取蠟末漸漸摻上,摻完,版自炙枯,放泥土上,出火氣,研碎。
用黃酒沖服,至醉為度,服後即仰臥,出大汗而愈。如稍有未平,再服半服,斷無不愈。惟炙版須用桑柴火,如桑柴難覓,青炭亦可,切不可用煤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化膿性關節炎背部膿瘡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百消散,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血龜版1大個(須用下半段,斷不可用湯版爲要),白蠟1兩(爲細末)。 主治:一切無名腫毒,對口發背,流註,癰疽,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