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杖散

奇杖散

QI ZH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奇杖散中添加蜜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蜜蠟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緩解疼痛。奇杖散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燙傷、外傷等疾病,蜜蠟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幫助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保護創面,促進癒合: 蜜蠟質地柔軟,塗抹於創面後能形成一層保護膜,隔絕空氣和細菌,避免感染,同時能保持傷口濕潤,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奇杖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奇杖散主治「杖瘡,打着不痛」,為古代針對杖刑後皮肉損傷之外治方劑。其核心目的在於緩解受杖後局部腫痛,並可能具備保護創面、促進修復之效。「打着不痛」或指減輕疼痛,或使受杖時對痛覺敏感度降低,此可能與白蠟之物理特性及酒淬後的協同作用有關。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白蠟(1兩)

    • 性味歸經:甘、微溫,無毒,入肝、脾經。
    • 傳統應用:白蠟為蟲蠟(來源於白蠟蟲分泌物質),古代多用於生肌斂瘡、止血定痛,外敷可形成保護膜,隔絕刺激。其質地柔韌,能黏附於皮膚表面,緩解外力直接衝擊。
    • 現代理解:蠟質可形成物理屏障,減少摩擦與滲出,可能具有輕度麻醉或隔絕痛覺傳導的作用。
  2. 滾酒淬入

    • 酒的作用:酒性辛熱,能行氣活血、疏通瘀滯。以熱酒淬蠟,可助蠟質軟化並融合藥性,同時酒之揮發性成分或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血瘀腫痛。熱力亦可能暫時麻痹神經末梢,達到短時鎮痛效果。
    • 協同效應:酒與白蠟結合,形成溫潤敷料,既保護創面,又透過酒的行散之力防止瘀血凝滯。

三、治療原理推論
奇杖散之設計可能基於:

  • 物理防護:白蠟凝固後覆蓋受杖部位,形成緩衝層,減輕二次傷害(如衣物摩擦)。
  • 溫通止痛:酒之辛散與蠟之溫性協同,改善局部氣血運行,緩解疼痛與腫脹。
  • 創面修復:蠟質密封性可減少感染風險,保持瘡面濕潤,利於組織再生。

四、方劑特色
此方簡潔,僅白蠟與酒兩味,側重外治物理效應,符合古代杖瘡需快速鎮痛、防護之需求。其適用應屬「急則治標」,後續仍需配合其他內服外敷藥以徹底療傷。

傳統服藥法


白蠟1兩。
細切爛,滾酒淬入碗內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奇杖散, 出處:《外科百效》卷五。 組成:白蠟1兩。 主治:杖瘡,打著不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