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膜散

護膜散

HU M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0.3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肝經 22%
肺經 22%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腎經 11%
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護膜散方劑中加入蜜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保護傷口,促進癒合: 蜜蠟具有良好的封閉性及吸水性,能形成一層薄膜覆蓋傷口,避免外部細菌感染,並促進傷口乾燥,加速癒合。
  2. 潤滑消炎,減輕疼痛: 蜜蠟的溫和性及潤滑作用能減輕傷口周圍的疼痛和炎症,同時幫助藥物滲透,發揮更好的療效。

護膜散中加入白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皮膚外傷感染、潰瘍、腫痛等症狀,白笈能有效抑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
  2. 收斂生肌,止血止癢:白笈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收斂傷口,加速創面癒合。同時,它也能止血止癢,緩解傷口不適,減少感染風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膜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護膜散主治「淵疽」及胸、肋、腰、腹等軀幹空軟處之癰疽,尤其針對「將潰未潰」之關鍵階段。此類癰疽因部位特殊,若內膜穿透恐致膿毒內陷(如肋膜炎、腹腔感染),故方名「護膜」,強調其保護內膜、防邪內侵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

    • 白蠟:性味甘淡微溫,歸肺、胃經。古醫籍載其能「生肌定痛,續絕補傷」(《本草備要》),具物理性成膜特性,可於瘡面形成保護層,阻隔外邪。
    • 白及:苦甘澀涼,入肺、肝、胃經。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本經》),富含膠質,可黏合創面,促進組織修復。
  2. 配伍邏輯

    • 物理與藥理協同:白蠟形成外層屏障,白及膠質填充內部瘡隙,二者結合既固護瘡周未損肌膜,又減緩膿毒滲透。
    • 「將潰未潰」時機:此時癰疽邪毒未散而正氣已虛,直接托膿恐傷內膜,清熱解毒恐損陽氣。護膜散以「防護」為先,為後續治療爭取時機,符合「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則。
  3. 給藥設計

    • 黃酒調服取其辛溫行散之性,助藥力透達病所;米湯調服則顧護脾胃,適應體弱患者。劑量分輕、中、重三等,依癰疽範圍及體質調整,體現辨證施治精神。

三、推論延伸功效
除主治所述,從組成推測,護膜散或可延伸用於:

  • 內膜修復:現代臨床或借鑑於胃潰瘍、消化道瘺管等黏膜損傷,取其「護膜」生肌之效。
  • 出血性瘡瘍:白及止血、白蠟封固,對瘡面滲血亦具潛在療效。

此方體現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思想,通過局部保護與整體調節,阻斷癰疽惡化途徑。

傳統服藥法


白蠟、白及各等分。
防止癰疽透內膜。
上為細末。
輕劑1錢,中劑2錢,大劑3錢,黃酒調服;米湯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護膜散, 出處:《金鑑》卷六十七。 組成:白蠟、白及各等分。 主治:防止癰疽透內膜。主治:淵疽,及凡肋、胸、脅、腰、腹空軟之處發癰疽,當在將潰未潰之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