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肺痿獨聖散中使用白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止咳化痰:白芨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肺痿症狀多為肺氣虛弱,津液虧損,導致咳嗽痰粘難咯。白芨能滋養肺陰,化解痰液,緩解咳嗽,改善痰多粘稠的症狀。
- 生津止渴:白芨除了潤肺止咳,還能滋陰生津,緩解口渴咽乾等症狀。肺痿患者多伴有津液虧損,口乾舌燥。白芨能補益肺陰,使津液充盈,緩解口渴症狀。
因此,白芨在肺痿獨聖散中起著潤肺止咳、化痰生津的作用,是治療肺痿的重要藥物之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肺痿獨聖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核心病機:肺痿多因久咳耗傷肺陰,或虛火內灼,肺葉失潤而痿弱不用。臨床表現為「多年咳嗽、咯血紅痰」,顯示肺絡損傷、陰虛肺燥之象。
白及之主治邏輯:
- 止血生肌:白及具黏澀之性,能斂瘡止血,針對「咯血紅痰」直接修復肺絡破損。
- 補肺消癰:《本草綱目》載白及「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瘡」,其膠質特性可覆蓋保護潰瘍面,促進肺組織修復。
- 配合糯米:糯米甘平,補中益氣,煎湯送服既護胃氣,又助白及黏附於病所,延長藥效。
方劑組成之邏輯推理
此方僅白及一味,屬「單方獨效」之劑,集中藥力專攻肺痿關鍵病機:
- 藥簡力專:白及單用劑量達2兩(約60克),古代強調其「獨聖」之效,針對肺痿日久、氣陰兩傷者,以重劑直達病所。
- 劑型設計:
- 散劑:白及研末利於保留藥性黏滯之力,使藥粉直接黏附於呼吸道黏膜,局部發揮止血生肌作用。
- 臨臥服:夜間臥位使藥末易沉降於肺,配合人體靜息時陰氣漸生,助養肺陰。
治療原理的中醫理論依據
- 五行相生:肺屬金,脾屬土。糯米補脾土,土旺則金生(「培土生金」),間接助肺氣恢復。
- 澀潤並行:白及雖澀,但質潤(含黏液質),符合「肺喜潤惡燥」特性,止血同時兼顧潤燥,避免過斂留瘀。
- 標本兼顧:
- 治標:止血以急護肺絡。
- 治本:白及補肺虛,糯米扶正氣,共緩久咳致痿之勢。
此方體現中醫「峻藥單行」與「以潤制痿」的思維,專為肺痿虛損兼出血者設,亦反映古人對藥物物理特性(如黏滯、覆蓋)的臨床妙用。
傳統服藥法
白及2兩。
上為末。
每服2錢,臨臥糯米湯送下;或用糯米湯調和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肺痿獨聖散, 出處:《吉人集驗方》。 組成:白及2兩。 主治:多年咳嗽,肺痿,咯血紅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