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沉膏方劑中加入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血生肌: 白芨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胃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傷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與水沉膏中其他藥材如血竭、三七等相輔相成,增強止血生肌的效果。
- 消腫定痛: 白芨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針對跌打損傷、骨折等引起的疼痛和腫脹,配合水沉膏中其他消腫止痛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白芨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水沉膏的止血生肌功效,同時也能起到消腫定痛的作用,使水沉膏的療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水沉膏主治功效分析
水沉膏的主要功效集中於治療疔瘡及其他瘡瘍腫毒,特別是時毒暑癤。其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白芨: 作為水沉膏的主要成分,白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的功效。文獻中記載,白芨末用水沉澱後敷於瘡面,可直接作用於患處,達到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效果。《奇效良方》提到「上以百芨末半錢,水盞內沉下,澄去水,卻於皮紙上攤開,貼在瘡上。治一切疔腫懸癰。」直接點明了其治療疔腫的功效。
2. 收斂瘡口、促進癒合:
- 白芨: 具有收斂止血、生肌的作用,能促進瘡面的癒合。《外科集驗方》記載「將白芨末放在盞內,用水沉下去,用紙貼之」,明確了其外敷的用法,並強調「如用膏,不可用生肌藥」,說明其本身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與一般生肌藥有所區別。
3. 保護瘡周圍組織:
- 文獻中多次提到,水沉膏用於「圍貼」,即將藥膏敷於瘡的周圍,而非直接敷在瘡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健康組織,避免藥物對正常皮膚的刺激和損傷,特別是在使用較強刺激性藥物(如蟾酥丸、追毒丹等)時,水沉膏作為保護層,能減少這些藥物對健康皮膚的損害。《外科集驗方》提到「凡用拈點之藥,用此膏圍貼則不傷好肉」,明確了其保護作用。
4. 配合其他藥物使用,增強療效:
- 水沉膏常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形成複合療法。例如,在治療疔瘡時,先用針刺破瘡口,置入蟾酥丸或追毒丹等,再用水沉膏外貼。這種組合一方面發揮了蟾酥或追毒丹拔毒消腫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水沉膏促進癒合,並保護周圍組織。這種配合使用,能增強療效,加快痊癒。
- 《奇效良方》中提及多種外用藥方,如蒼耳草、芙蓉花葉等,這些藥方亦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可見水沉膏常被視為基礎外用藥,可與其他具體的對症藥物配合使用。
5. 針對不同階段的疔瘡:
- 文獻中也提到水沉膏可應用於不同階段的疔瘡。初起時,水沉膏可單獨使用,以消腫止痛;對於膿腫形成或破潰的,水沉膏可配合其他藥物,加速排膿,促進癒合;對於疔毒較深者,則配合針刺和內服藥物,多管齊下。
綜上所述, 水沉膏主要通過白芨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等作用,達到治療疔瘡及其他瘡瘍腫毒的目的。它不僅可以直接用於治療,還能作為其他藥物的輔助,保護正常組織,配合多種治療方法,以增強療效。其應用廣泛,在多種外用藥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水沉膏,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白及末半錢。 主治:疔瘡,時毒暑癤。
水沉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二。 組成:五靈脂、白及各等分。 主治:諸瘡。
水沉膏, 出處:《準繩·瘍醫》卷二。 組成:白果根(新鮮生者佳)。 主治:疔瘡。
水沉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四。 組成:乳香2錢,輕粉2錢,白蘞2錢,赤蘞2錢,雄黃半錢,白及1錢,黃丹1錢,烏魚骨1錢。 主治:浸淫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