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龜蠟丹
GUI LA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9%
腎經 19%
胃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11%
心經 8%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龜蠟丹方劑中包含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補腎: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益肝腎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龜板,可針對腎陰虛、肝腎不足等症狀,起到滋陰補腎,緩解虛熱的作用。
- 活血化瘀: 龜板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病症,龜板有助於化瘀消腫,達到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龜板在龜蠟丹中起到滋陰補腎、活血化瘀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相關病症。
龜蠟丹方劑中包含蜜蠟,主要是因為蜜蠟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 蜜蠟性涼,可清熱解毒,尤其對熱毒瘡瘍、癤腫等有較好療效。
- 生肌斂瘡: 蜜蠟具有潤燥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龜蠟丹以蜜蠟為主要成分,配合其他中藥,可起到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作用,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癤腫等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龜蠟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一切無名腫毒、對口疔瘡、發背流注(無論初起、將潰、已潰者)。
此方針對「熱毒壅滯」所致的癰瘡腫毒,涵蓋三大階段:
- 初起:腫毒未化膿時,可清熱解毒、消散癰腫。
- 將潰:膿成未破時,助托毒排膿,防毒內陷。
- 已潰:潰後腐肉未脫,可生肌斂瘡,促進癒合。
古代醫家認為此方具「透毒外出」之效,強調服後「得大汗一身」,屬中醫「汗法」與「托法」的結合,通過發汗開腠理,引邪外透,適用於熱毒深伏之重症。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血龜版
- 性味歸經:甘鹹寒,入肝、腎經。
- 古代運用:
- 滋陰潛陽:多用於陰虛發熱,此處取其「涼血解毒」之功,針對熱毒熾盛。
- 斂瘡生肌:龜版煅用(炙枯後)具收斂之性,助潰後瘡口癒合。
- 物理特性:龜版質地堅硬,經火炙後成炭,增強吸附腐穢之力,類似「血餘炭」之效。
2. 白蠟(蜂蠟)
- 性味歸經:甘淡微溫,入脾、胃經。
- 古代運用:
- 生肌止血:外用於金瘡斂口,此方內服取其「潤養護膜」作用,防熱毒傷陰。
- 緩和藥性:調和龜版寒涼,避免過傷脾胃。
- 賦形托毒:蠟質黏滯,可能助藥力緩釋,同時「黏附毒邪」,隨汗排出。
配伍邏輯
- 寒溫相制:龜版寒涼清熱,白蠟微溫護正,共奏「清解不傷陽,托毒不助熱」之效。
- 燥濕相濟:龜版炙枯後偏燥,白蠟潤澤,適用於瘡毒兼夾濕熱者。
- 「從治」原理:以動物甲殼(龜版)治人體「癰瘡之殼」(腫毒硬結),符合「同氣相求」思維。
治療機轉推論
- 發汗透邪:黃酒送服助藥力走表,通過大汗使熱毒隨汗外泄(類似「透膿散」思路)。
- 吸附排毒:龜版炭末可能吸附體內腐毒,從腸道或汗液排出。
- 促進膿成:白蠟黏滯之性,或能「托毒成膿」,加速瘡瘍局限化。
總結
龜蠟丹的設計體現「清托並用」之法,以龜版清熱解毒為君,白蠟托裡生肌為佐,配合黃酒辛散,共奏「內消外透」之功。其核心在於「給邪出路」,無論瘡瘍處於何階段,皆可通過汗法與藥力協同,導邪外出。此方簡峻,反映古代外科「以通為治」的實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血龜版1大個,白蠟1兩。
將龜版安置爐上烘熱,將白蠟漸漸滲上,摻完,版自炙枯,即移下退火氣,為細末。
每服3錢,黃酒調下,日3次,以醉為度。服後必臥得大汗一身,其病必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背部膿瘡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龜蠟丹,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組成:血龜版1大個,白蠟1兩。 主治:一切無名腫毒,對口疔瘡,發背流註,無論初起將潰已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