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血和中散

益血和中散

YI XUE HE ZH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古方匯精》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益血和中散方劑中含有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養血生精: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益精、養血生津的功效。對於血虛、腎虛、精虧導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面色蒼白等症狀,龜板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 柔肝止痛,強筋健骨:龜板還具有柔肝止痛、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所致的腰背疼痛、肢體麻木、筋骨酸軟等症狀,龜板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龜板在益血和中散方劑中起到滋陰補腎、養血生精、柔肝止痛、強筋健骨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有效改善血虛、腎虛、精虧等症狀,起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益血和中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乳岩、乳疖初起」。

  • 乳岩:中醫指乳腺惡性腫瘤,多因情志鬱結、氣血瘀滯、痰毒結聚所致,早期可見乳房結塊、硬如岩石、推之不移。
  • 乳疖:指乳房局部癰腫,屬陽證瘡瘍,因熱毒蘊結、氣血壅滯而生,表現為紅腫熱痛、化膿潰爛。

古代醫家認為,此方適用於乳岩、乳疖初起階段,側重於「益血和中」,推測可能通過調和氣血、軟堅散結以緩解早期病勢。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主藥:敗龜版(煅存性)

    • 性味歸經:甘、鹹,寒,歸肝、腎、心經。
    • 傳統功效
      • 滋陰潛陽:龜版性寒,能清虛熱、滋肝腎之陰,適用於陰虛內熱或痰火鬱結之證。乳岩初期可能與肝鬱化火、陰血耗傷有關,龜版可滋陰以制陽亢。
      • 軟堅散結:煅製後質地酥脆,性偏收澀,古代用於癥瘕積聚(如腫塊),取其「煅存性」以保留藥效,促進結塊消散。
      • 補血活血:龜版富含膠質,古籍記載能「益血」,改善氣血瘀滯,配合酒服增強活血通絡之效。
  2. 輔助用法:糖拌、好酒送服

    • :辛溫通行,助藥力直達病所,活血散結,與龜版寒性相制約,避免過於滋膩。
    • 糖(推測為紅糖或飴糖):甘緩和中,補益脾胃,兼顧氣血生化之源,且能緩解龜版苦寒之性。

邏輯推理與可能作用機制

  • 痰瘀並治:乳岩、乳疖初起多因氣滯痰凝血瘀,龜版滋陰潛陽可調節肝鬱火旺之本,軟堅散結針對局部痰瘀之標。
  • 益血和中」:
    • 「益血」指龜版補陰血,改善陰虛血燥或血瘀;
    • 「和中」可能透過糖、酒調和脾胃與藥性,使攻邪不傷正。
  • 煅製增效:煅後龜版收斂性增強,利於固攝局部病灶(如防止癰腫擴散),並具一定止血作用(若乳疖伴有出血)。

總結

此方為古代簡效方,以龜版為主,針對乳岩、乳疖初期的痰熱瘀結病機,通過滋陰軟堅、活血散結,結合酒行藥勢、糖和中緩急,體現「標本兼顧」思路。然須注意,古籍所述「盡醉即消」可能為誇大之詞,實際療效仍需結合具體病情辨證運用。

傳統服藥法


敗龜版(煅存性)。
每服3錢,糖拌,好酒送下。盡醉即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乳房腺體瘤乳房纖維硬化

相同名稱方劑


益血和中散, 出處:《古方匯精》。 組成:敗龜版(煅存性)。 主治:乳岩,乳癤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