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蛇散

龜蛇散

GUI SHE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龜蛇散中包含龜板,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滋陰補腎: 龜板味甘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強筋、補虛潤燥的功效。能有效治療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盜汗等症。
  2. 活血化瘀: 龜板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適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

因此,龜板在龜蛇散中起到滋陰補腎、活血化瘀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龜蛇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龜蛇散主治「火燙傷異常疼痛,發泡腐爛」,其功效主要針對燙傷後的三大症狀:

  1. 止痛:火毒灼傷肌膚,氣血瘀滯,疼痛劇烈,方中藥物多具收斂鎮痛之效。
  2. 斂瘡防腐:燙傷後皮膚破潰、化膿腐爛,需收濕斂瘡、防止惡化。
  3. 生肌修復:促進傷口癒合,避免熱毒深陷。

古代醫家認為,燙傷屬「火毒」外傷,易耗傷陰血、腐蝕皮肉。此方以外敷為主,直接作用患處,迅速緩解熱毒灼膚之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敗龜版(5錢)

  • 性味歸經:甘鹹寒,入肝、腎經。
  • 作用
    • 滋陰潛陽:龜版本為滋陰藥,但此處用「敗龜版」(自壞者),取其「敗者善斂」之性,能收斂瘡口、吸附火毒。
    • 生肌斂瘡:古方中常用龜版燒灰治瘡瘍,其礦物質成分可促進皮膚修復。

2. 雄蛇殼(1錢)

  • (即蛇蛻,以牆屋及樹上者為「雄」)
  • 性味歸經:甘鹹平,入肝經。
  • 作用
    • 祛風解毒:蛇蛻善走皮膚,能除火毒之邪,緩解熱毒腫痛。
    • 生肌祛腐:《本草綱目》載其治「疔腫惡瘡」,外用可助脫腐生新。

3. 大麥灰(5錢)

  • (大麥燒灰存性)
  • 作用
    • 收濕斂瘡:草木灰自古為外傷常用藥,能乾燥傷口、減少滲液。
    • 緩解疼痛:灰分具鹼性,可中和火毒熱性,減輕灼痛感。

4. 老榆樹皮(5錢)

  • 性味歸經:甘滑寒,入手足太陽經。
  • 作用
    • 清熱解毒:榆皮富含黏液質,能緩解燙傷後燥熱疼痛。
    • 黏合護瘡:其黏液可形成保護層,防止外邪侵入傷口。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標本兼治

    • 治標(急症處理):大麥灰、榆樹皮收濕清熱,直接緩解灼痛腐爛。
    • 治本(修復根本):龜版、蛇蛻斂瘡生肌,促進深層組織修復。
  2. 動靜結合

    • 動(祛邪):蛇蛻走竄,引藥達表,散火毒之鬱結。
    • 靜(固護):龜版、榆皮黏滯收斂,穩定傷口,防邪內陷。
  3. 外治特點

    • 麻油調敷:若無紫草膏,麻油可潤膚止痛,助藥性滲透,並隔絕外界刺激。

此方體現古代外治瘡瘍「斂收-解毒-生肌」的思維,適合輕中度燙傷初期,現代可理解為「消炎、收濕、促進癒合」的局部處理方案。

傳統服藥法


敗龜版5錢(頭足在甲內者佳,果自壞者也),雄蛇殼1錢(在牆屋及樹上者為雄),大麥灰5錢,老榆樹皮5錢。
上為細末。
先用紫草潤肌膏塗之,次以此方乾摻;如無潤肌膏,竟用麻油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龜蛇散, 出處:《幼科金針》卷下。 組成:敗龜版5錢(頭足在甲內者佳,果自壞者也),雄蛇殼1錢(在牆屋及樹上者爲雄),大麥灰5錢,老榆樹皮5錢。 主治:火燙傷異常疼痛,發泡腐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