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解顱煎

小兒解顱煎

XIAO ER JIE LU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上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肝經 28%
肺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4%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小兒解顱煎中包含龜板,主要因其具以下兩大功效:

1. 平肝熄風: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小兒高熱、驚厥、抽搐等症狀,龜板可有效抑制肝陽上亢,平息肝風,達到清熱鎮驚之效。

2. 滋陰降火: 龜板還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能補益腎陰、滋養肝血,對於小兒因熱邪內擾導致的煩躁不安、口渴咽乾等症狀,龜板可有效改善。

因此,龜板作為小兒解顱煎的藥材,其平肝熄風、滋陰降火的作用,對於治療小兒熱證引起的驚厥、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小兒解顱煎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小兒顱熱多因熱毒內蘊,或血熱妄行所致,生地黃能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有效緩解顱熱症狀。
  2. 滋陰生津: 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生津的功效,可改善小兒因熱毒消耗津液而導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

綜合以上兩點,生地黃在小兒解顱煎中起着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小兒顱熱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小兒解顱煎」 主治 「小兒頭大面小」,此症屬中醫「解顱」範疇。解顱指嬰幼兒囟門遲閉、顱縫裂開,頭部異常增大,而面部發育相對遲緩,呈現頭大面小之貌。傳統認為多因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或後天脾胃失養,髓海不充所致。此方以龜版、生地黃組成,針對腎精虧虛、髓海空虛之病機,具滋陰填精、補益腦髓之效。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物性味歸經與核心功用

  • 龜版(龜甲):

    • 性味:甘鹹寒,入肝、腎、心經。
    • 傳統功效:滋陰潛陽、益腎健骨、補血養心。龜版為血肉有情之品,長於填補腎精,益髓充腦,尤其適用於小兒先天不足、骨骼發育遲緩之證。
    • 本方作用:直接補益腎精,強固顱骨,促進囟門閉合,改善頭骨軟弱不堅之態。
  • 生地黃

    • 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腎經。
    • 傳統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其質潤多液,能滋腎陰、益精血,兼清虛熱。
    • 本方作用:輔助龜版滋養腎陰,補充髓海生化之源,並涼血潤燥,防陰虛內熱耗傷腦髓。

2. 配伍原理與協同效應

  • 「精血同補」
    龜版偏重補腎精、益髓,生地黃側重養陰血、滋腎水,兩者合用形成「精血互化」之效,符合中醫「精血同源」理論。小兒解顱需精血充足,方能上充腦髓、下壯骨骼。
  • 「滋陰潛陽」
    龜版兼具潛陽之功,可防陰虛陽浮;生地黃清熱涼血,能制虛火。此配伍適用於解顱可能伴隨的煩躁、夜啼等虛熱之象。

3. 針對病機的治療思路

  • 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
    解顱的根本在於腎精不足、髓海空虛。龜版直補腎精以充髓,生地黃滋陰以助精血化生,二藥共奏「補腎填髓」之功,使顱骨得養、囟門漸合。
  • 脾胃後天輔助
    方中特註「飯後煎服」,意在藉脾胃運化之力助藥效吸收,暗合「補後天以養先天」之法,確保藥物滋而不膩,適合小兒嬌嫩之體。

4. 劑量設計考量

  • 嬰幼兒用量輕靈(如龜版5分、地黃1錢),隨年齡遞增,體現「中病即止」原則,避免過滋礙胃。

三、總結

此方以簡馭繁,緊扣 「腎精虧虛→髓海不足→解顱」 之病機鏈條,通過龜版與生地黃的精血雙補,標本兼顧。其設計符合中醫「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治療大法,尤其適用於先天稟賦薄弱之小兒。現代理解上,或可對應於腦積水、營養不良性佝僂病等引起的顱骨發育異常,然其機理仍不離傳統理論框架。

傳統服藥法


龜版、生地黃。
上藥按兒大小酌用,如一歲內者,用龜版5分,地黃1錢,飯後煎服,日3次。年大照加。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小兒解顱煎, 出處:《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上。 組成:龜版、生地黃。 主治:小兒頭大面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