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散
GUI BE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龜背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瀉火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火通便之效。龜背散主治濕熱蘊結,症見小便不利、腹脹便祕等,大黃可清熱瀉火,通利大便,改善濕熱壅滯所致的排泄障礙。
-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功。龜背散中加入大黃,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濕熱所致的疼痛腫脹。
龜背散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龜背散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乾咳少痰等症,而天門冬的滋陰潤肺作用能有效緩解肺燥,使痰液易於咳出,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 清熱解毒: 天門冬亦具清熱解毒功效,能抑制體內炎症反應,減輕肺部的熱毒。龜背散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而天門冬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控制肺部炎症,緩解咳嗽症狀。
總而言之,天門冬在龜背散中發揮着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雙重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肺燥咳嗽的功效。
龜背散中加入百合,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潤肺:百合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龜背散主治熱病傷肺、咳嗽痰稠等症,百合的清熱潤肺之性,可配合其他藥物,有效緩解肺熱,化解痰液,改善咳嗽症狀。
- 養陰安神:百合亦有養陰安神的功效。龜背散中可能含有其他燥熱之藥,百合的養陰作用可平衡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並兼具安神定志之效,有助於患者恢復身心健康。
龜背散中加入杏仁,主要考量其潤肺止咳之效。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能降氣止咳,潤肺化痰,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黃稠者。
此外,杏仁還能宣肺通竅,對於鼻塞、流涕等症狀亦有輔助功效。在龜背散中,杏仁與其他藥材如貝母、桑白皮等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
龜背散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龜背散主治水腫,木通可協助利水通淋,排除體內積水,減輕水腫症狀。
- 通經活絡: 木通亦具通經活絡之功,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水腫引起的疼痛和不適。龜背散中的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也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木通的加入可加強藥效,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龜背散中加入桑白皮,主要是利用其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桑白皮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濕,對於風寒咳嗽、痰多喘咳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龜背散本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而桑白皮能有效清熱化痰,有助於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並促進肺氣宣降,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此外,桑白皮還能潤燥生津,對於因肺熱燥咳而導致口乾舌燥的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龜背散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在於其利水消腫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水腫、咳嗽、氣喘等症狀相符。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之效,對於因肺氣壅滯、水濕停滯所致的咳嗽、氣喘、水腫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龜背散以葶藶子配合其他藥材,如杏仁、半夏、茯苓等,共同達到宣肺利水、止咳化痰之目的,對於肺氣壅滯、水濕停滯所致的咳嗽、氣喘、水腫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龜背散中加入芒硝,主要是利用其 瀉熱通便 的功效。芒硝味苦鹹寒,入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通便止痛的作用。龜背散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要功效,而芒硝的加入,一方面可助於瀉熱解毒,另一方面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毒素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更佳的療效。
龜背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行氣止痛之功效。龜背散用於治療胸脅脹滿、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枳殼可幫助疏解肝氣鬱滯,緩解胸脅脹痛,並促進消化功能,減輕脘腹疼痛。
- 降逆止嘔:枳殼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因肝氣鬱滯或脾胃不和導致的嘔吐,枳殼可幫助降逆止嘔,緩解噁心嘔吐症狀,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龜背散中加入枳殼,正是利用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和降逆止嘔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胸脅脹滿、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龜背散」主要成分包括大黃、天門冬、百合、杏仁、木通、桑白皮、葶藶子、芒硝、枳殼等。方劑具備清熱利尿、瀉火、瀉下、潤燥、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方劑中,大黃性寒味苦,其瀉下作用顯著,擅長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等症狀。天門冬味甘、微寒,具有補氣養陰、清肺止咳、潤燥益胃的功效,用於肺燥咳嗽、咽喉疼痛、口乾舌燥等。百合性微寒,味甘,可滋陰潤肺、清心安神,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虛煩驚悸等症狀。
杏仁性溫,味苦,具有降氣止咳、潤腸通便、生津止渴等功效。木通性寒、味甘辛,擅長利尿通淋,治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心源性水腫等症。桑白皮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葶藶子性寒,味辛、苦,可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利尿等。芒硝性寒味苦鹹,擅長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等。枳殼性寒,味苦、辛,其降氣、理氣等功效明顯,可治療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等症。
「龜背散」適用於兒生不能護背,客風入脊的症狀。嬰兒出生後背部若不能保暖,邪風可能入侵背部,導致脊椎彎曲、駝背。方劑也可治療或坐早傴僂背高,肺受熱氣脹滿的症狀。若坐著過早或姿勢不良容易導致駝背;肺部受到熱氣侵襲可導致肺氣脹滿。此外,方劑還可緩解乳母食五辛,飲熱傷肺而致龜胸、龜背的症狀。乳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或飲用熱飲可能損傷肺部,導致胸部和背部出現隆起、彎曲的畸形,即龜胸或龜背。
綜合而言,中藥方劑「龜背散」主要成分為大黃、天門冬、百合、杏仁、木通、桑白皮、葶藶子、芒硝、枳殼等,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潤燥、止血等多種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和症狀,例如:兒生不能護背,客風入脊、或坐早傴僂背高,肺受熱氣脹滿、或乳母食五辛,飲熱傷肺而致龜胸、龜背等。
傳統服藥法
大黃3分(炒),天門冬(去心,焙)、百合、杏仁(去皮尖、炒)、木通、桑白皮(蜜炙)、甜葶藶(隔紙炒)、樸消(制)、枳殼各等分。為大蜜丸。
食後溫湯化下。
(《嬰童百問》卷五)。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龜背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龜背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龜背散, 出處:《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組成:大黃3分(炒),天門冬(去心,焙)、百合、杏仁(去皮尖、炒)、木通、桑白皮(蜜炙)、甜葶藶(隔紙炒)、朴消(制)、枳殼各等分。 主治:兒生不能護背,客風入脊;或坐早傴偻背高,肺受熱氣脹滿;或乳母食五辛,飲熱傷肺而致龜胸、龜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