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苓薏羌湯

桂苓薏羌湯

GUI LING YI Q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4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腎經 25%
脾經 15%
心經 12%
膀胱經 9%
胃經 7%
肝經 4%
肺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桂苓薏羌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方中以桂枝溫經散寒,薏苡仁健脾除濕,羌活祛風勝濕,而茯苓可協同作用,加強健脾利濕之效,使濕邪得以去除,脾胃功能得以恢復。
  2. 滲濕利水: 茯苓能滲濕利水,將體內積聚的濕氣排出,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配合桂枝溫陽利水,薏苡仁清熱利濕,共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桂苓薏羌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濕散寒: 羌活性溫,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溼邪侵襲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腫脹等症狀,與桂枝、茯苓、薏苡仁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奏祛風除濕、溫陽化飲之效。
  2. 疏通經絡: 羌活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麻木、痠痛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進一步提升桂苓薏羌湯的療效。

桂苓薏羌湯中包含薏苡仁,主要由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此方中桂枝、茯苓、羌活等藥材皆有溫陽利水之效,而薏苡仁則可加強利水滲濕之效力,使水濕之邪得以排出體外,改善水腫等症狀。
  2. 健脾益氣:薏苡仁不僅利水滲濕,同時亦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問題。此方中桂枝、茯苓等藥材也具健脾益氣之功效,與薏苡仁相互配合,可加強補脾健胃的效果,使患者體質得以恢復。

桂苓薏羌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化濕: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化濕利水之效。配合茯苓、薏苡仁等利水滲濕藥物,可溫陽化濕,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改善水腫、腹瀉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桂枝可調節藥性,減緩茯苓、薏苡仁等藥物的寒性,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陽氣,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苓薏羌湯》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太陽痙病」,乃因外感濕熱之邪,復又傷風,導致經絡受阻、筋脈失養。其症見「口噤不能言」(牙關緊閉)、「項背几几」(頸背強直不舒)、「腳手攣急」甚至「角弓反張」(全身反向抽搐如弓),屬中醫「痙病」範疇,與現代醫學「熱性痙攣」或「感染引發的肌強直」相似。病機核心為風濕熱交雜,困阻太陽經脈,氣血不暢而筋急。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茯苓(1兩)

    • 性味甘淡平,主入脾、膀胱經,功能滲濕健脾。此處重用至一兩,旨在從中焦根源導濕下行,切斷濕熱化生之源,兼助膀胱氣化,使濕邪從小便而解。
  2. 臣藥:薏仁(1兩)

    • 性甘淡微寒,歸脾、肺、腎經,既可利濕清熱,又能舒筋緩急。與茯苓協同強化祛濕之力,其舒筋特性直接針對筋脈攣急,古人謂「薏苡仁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
  3. 佐藥:羌活(2錢)

    • 辛溫氣雄,善走太陽經,功能祛風勝濕,尤長於解除項背強痛(《醫林纂要》稱其「治太陽痙病,脊強而厥」)。羌活與薏仁相配,一溫一涼,風濕並治,共逐經絡之邪。
  4. 使藥:桂枝(3分)

    • 辛甘溫,量輕而功專,在此方中非為發汗,而是溫通陽氣,助茯苓、薏仁化氣行水,同時引藥入太陽經,微微宣散肌表之鬱閉,使風濕之邪外透。

三、整體配伍思維
此方以「祛濕為主,風熱兼顧」為綱,結構上有以下特點:

  • 重利濕而輕發散:濕去則熱孤,故茯苓、薏仁用量獨大,佔全方八成以上;羌活、桂枝量少,避免過汗傷津(痙病忌汗)。
  • 標本兼治:茯苓健脾治本,羌活、桂枝解表治標,薏仁兼顧筋急之症,共成通絡緩痙之效。
  • 寒溫調和:薏仁微寒制約羌活、桂枝之溫,避免助熱,符合「濕熱傷風」之複雜病機。

結論
《桂苓薏羌湯》通過分消濕熱、通絡解痙,恢復太陽經氣運行,適用於外感夾濕熱引發的痙攣急症,體現了「治痙先治濕,濕去筋自柔」的治療邏輯。

傳統服藥法


茯苓1兩,羌活2錢,薏仁1兩,桂枝3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桂苓薏羌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桂苓薏羌湯之前,患者應該先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相關疾病


腦炎病毒性腦膜炎牙齒緊閉口張不開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手指緊繃難以伸直腹部筋脈肌肉拘急攣縮

相同名稱方劑


桂苓薏羌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茯苓1兩,羌活2錢,薏仁1兩,桂枝3分。 主治:太陽痙病。感濕熱之氣,忽又傷風,口噤不能言,項背幾幾,腳手攣急,角弓反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