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瀉痢膏

回春瀉痢膏

HUI CHUN XIE L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4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大腸經 17%
脾經 15%
肝經 15%
胃經 11%
腎經 10%
肺經 6%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回春瀉痢膏中包含訶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的功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脾、大腸經。其收斂止瀉的作用源於其含有鞣質,能促進腸道蠕動,收縮腸道,減少腸液分泌,抑制細菌生長,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此外,訶子還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等功效,也能配合其他藥材,治療因熱毒、濕熱、脾虛等原因引起的腹瀉。

回春瀉痢膏中加入粟糠,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吸附作用: 粟糠富含膳食纖維,具有很強的吸附性,能夠吸附腸道內的毒素、細菌和病毒,從而起到清熱解毒、止瀉的作用。
  2. 收斂作用: 粟糠中含有豐富的多酚類物質,具有收斂作用,可以減輕腸道炎症,緩解腹瀉症狀。

此外,粟糠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瀉痢膏的整體療效。

回春瀉痢膏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赤石脂性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虛洩瀉、腸滑不固等症狀,赤石脂可以起到固澀止瀉的作用,改善腹瀉症狀,恢復腸道功能。
  2. 清熱解毒: 赤石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由濕熱引起的腹瀉,赤石脂可以清熱燥濕,解毒止瀉,改善腹痛、腹脹、發熱等症狀。

因此,回春瀉痢膏中加入赤石脂,可以有效改善瀉痢症狀,起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作用。

「回春瀉痢膏」中加入龍骨,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固澀止瀉: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汗的功效。對於脾虛不運,腸滑不固引起的瀉痢,龍骨能有效止瀉,減少腹瀉次數和糞便稀薄程度。
  2. 補腎安神: 龍骨亦能補腎益精,起到安神鎮靜的作用。對於因腎虛精虧導致的脾腎氣虛,以及由此引起的腹瀉、精神不濟等症狀,龍骨可以起到調理作用。

總之,龍骨在「回春瀉痢膏」中,既可固澀止瀉,又能補腎安神,起到雙重功效,有利於改善腹瀉症狀,恢復身體健康。

「回春瀉痢膏」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的功效。

乳香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同時,乳香還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能溫暖腸胃,緩解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

因此,乳香在「回春瀉痢膏」方劑中能起到 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腹瀉症狀,促進腸胃功能恢復。

回春瀉痢膏方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1. 止痛消炎: 沒藥性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瀉痢常伴隨腹痛、肛門灼熱等症狀,沒藥能有效緩解這些疼痛不適,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
  2. 收斂止瀉: 沒藥還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因腸道炎症導致的瀉痢,沒藥能促進腸道黏膜修復,減輕炎症,並收斂腸道,減少排泄,達到止瀉的目的。

綜合而言,沒藥在回春瀉痢膏方中,既能緩解瀉痢帶來的不適,又能促進腸道修復,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回春瀉痢膏」為傳統中醫外用膏劑,專治瀉痢之證。以下從古籍所載功效與組成邏輯兩方面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證聚焦於久瀉久痢、滑脫不禁者。所謂「回春」,喻其能挽危逆;「瀉痢膏」明示其外用貼敷特性。古籍強調「初起勿用」,可知此方針對虛寒性、遷延不愈之瀉痢,而非熱毒初起或實證暴瀉。外貼之法,避開內服傷正之虞,尤適脾胃虛極不耐藥力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藥物配伍緊扣「固澀止滑,兼行氣血」之則:

  1. 訶子肉、粟殼為君,雙重固澀
    訶子酸澀,斂肺澀腸,《本草綱目》謂其「治冷氣腹脹,久瀉痢」;粟殼(罌粟殼)澀腸止痛,二者協同,強力遏制腸道滑脫。

  2. 赤石脂、煅龍骨為臣,溫固下焦
    赤石脂甘溫酸澀,直達下焦,《名醫別錄》稱其「主腸澼久痢」;煅龍骨收斂元氣,二者既固脫,又可吸附腸道穢濁。

  3. 乳香、沒藥為佐,活血定痛
    二藥辛香走竄,透皮活血,改善痢疾腹痛裏急後重之氣滯血瘀。外用更藉其「透竄」之性,引藥直達病所。

  4. 冬加肉蔻仁末,因時制宜
    肉蔻辛溫,專溫脾腎之陽,《日華子本草》載其「調中下氣止瀉痢」。冬季寒盛,加此藥強化溫澀之力,契合「冬病冬治」之理。

三、整體治療機轉

此方以外治內病之法,透過皮膚吸收藥力,避開胃腸道直接刺激。諸藥共奏:

  • 澀腸止瀉:訶子、粟殼、赤石脂形成「收澀網絡」,減少腸液流失。
  • 溫陽固脫:煅龍骨、赤石脂配合肉蔻(冬用),提振下焦陽氣以助固攝。
  • 行氣活血:乳沒疏通氣血,防過澀致瘀,體現「澀中寓通」之巧思。

此方設計反映中醫「急則治標」思維,針對久痢滑脫之標急,先以外用膏劑快速控制症狀,為後續調理贏得時機。

傳統服藥法


訶子肉4兩,粟殼4兩,赤石脂4兩,煅龍骨2兩,乳香5錢,沒藥5錢。
冬,加肉蔻仁末。
熬膏貼。
初起勿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偏溫燥,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回春瀉痢膏, 出處:《理瀹》。 組成:訶子肉4兩,粟殼4兩,赤石脂4兩,煅龍骨2兩,乳香5錢,沒藥5錢。 主治:瀉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