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芩白芍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效。可針對熱毒熾盛,或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煩躁、血熱吐血、衄血等。
- 配合白芍,緩和寒涼之性: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等功效。與黃芩配伍,可緩和黃芩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過度傷脾胃。同時,白芍可滋陰養血,與黃芩共同發揮清熱涼血的效果。
黃芩白芍湯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熱毒內擾之熱證: 白芍性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柔肝止痛、養血調經之功效。與黃芩相伍,可緩解熱毒內擾,降低體溫,解除煩躁,並可抑制熱毒對肝脾的侵襲。
- 保護津液,防止耗傷: 白芍可滋陰養血,緩解熱毒對津液的耗傷,防止津液枯竭。而黃芩清熱瀉火,兩者相輔相成,既能清除熱毒,又能保護津液,使治療更加完善。
主治功效
黃芩白芍湯
組成: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功能主治:
春季溫暖,主治發熱、口渴、煩躁不安、頭痛、眩暈、肌肉痠痛、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陰虛體弱者慎用。
臨牀應用:
黃芩白芍湯可治療多種疾病,包括:
- 感冒:黃芩白芍湯可治療感冒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不安、頭痛、眩暈等症狀。
- 咽喉腫痛:黃芩白芍湯可治療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 肌肉痠痛:黃芩白芍湯可治療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 婦科疾病:黃芩白芍湯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異常等婦科疾病。
- 其他疾病:黃芩白芍湯還可治療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
總結:
黃芩白芍湯是一種常用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傳統服藥法
黃芩1錢5分(酒炒),酒炒白芍1錢5分。
咳嗽,加杏仁(光)3錢,川貝1錢,桑葉1錢;氣急痰多,加蘇梗、桔梗、橘紅各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黃芩白芍湯, 出處:《醫方簡義》卷二。 組成:黃芩1錢5分(酒炒),酒炒白芍1錢5分。 主治:春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