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枳實散

安胎枳實散

AN TAI ZHI SH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脾經 19%
肺經 13%
腎經 13%
胃經 10%
膀胱經 9%
大腸經 5%
心經 5%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安胎枳實散中含有枳實,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降氣止嘔: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作用。孕婦常因氣機不暢、胃氣上逆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枳實可通過降氣止嘔,緩解孕吐,安胎保胎。
  2. 利水消腫:枳實亦有健脾利水、消腫止痛的功效。孕期常有水腫現象,枳實能利水消腫,改善水腫症狀,保障母體健康,有利於胎兒發育。

安胎枳實散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宮止痛,安胎止血:艾葉性溫,味苦辛,入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之效。對於因寒凝血瘀所致的胎動不安、小腹疼痛、陰道出血等症狀,艾葉能溫宮散寒,止痛止血,起到安胎作用。
  2. 溫陽補氣,固攝胎元:艾葉能溫陽補氣,改善氣血運行,增強臟腑功能。對於因氣虛血弱所致的胎元不固,艾葉可以補益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胎兒的着牀和生長,起到安胎固胎的作用。

安胎枳實散為傳統中醫用於安胎的一種方劑,其組成成分經過精心選配,旨在調和氣血、穩定胎位。其中,阿膠作為一味重要藥材,被納入方中自有其深遠意義。阿膠性平味甘,歸肝、肺、腎三經,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之功效。在安胎方中加入阿膠,主要是利用其補血養血的作用,因為懷孕期間母體需供應足夠的營養給胎兒,常易導致自身血虛。阿膠能有效改善這一狀況,使母體血液充盈,進而保障胎兒健康發育。此外,阿膠還具有一定的滋陰作用,可緩解因懷孕導致的各種陰虛火旺症狀,如心煩不安、睡眠不佳等,有助於提高孕婦的生活質量。綜上所述,阿膠在安胎枳實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思想,既考慮到母體與胎兒的實際需求,也兼顧了治療與調理的整體效果。

安胎枳實散中包含前胡,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理氣,止嘔安胎:前胡性辛溫,入肺、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妊娠期間,胎氣不穩易導致肝氣鬱滯,氣逆上衝,引起嘔吐、腹痛等症狀。前胡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穩定胎氣,安胎止嘔。
  2. 配合枳實,消痞散結:安胎枳實散以枳實為主藥,具有消痞散結,理氣化痰之效。前胡與枳實相配,能增強枳實消痞散結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安胎枳實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 懷孕期間,女性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劇烈,容易導致肝氣鬱結,引發腹痛、胎動不安等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使氣血調和,從而安胎止痛。
  2. 滋陰養血,緩解血虛: 懷孕期間,女性需要大量血液來滋養胎兒,容易出現血虛。白芍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以補益血虛,使母體氣血充足,有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

安胎枳實散為傳統中醫用於調理孕期不適及安胎的一種方劑。該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其中包含了石葦這一味藥材。石葦,在中醫學中被認為性寒、味甘淡,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的功效。在安胎枳實散中的應用,主要是利用其利尿通淋的作用,幫助孕婦排除體內多餘的濕熱,減少因濕熱引起的胎動不安等問題。此外,懷孕期間,由於子宮逐漸增大,可能會對周圍組織產生壓力,影響泌尿系統,此時使用石葦能夠有效緩解相關不適症狀。總體來說,石葦在安胎枳實散中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維持母體的生理平衡,還能進一步保障胎兒的健康發育,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安胎枳實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婦人妊娠傷寒,至六日未癒」,關鍵病機為外感傷寒未解,寒邪化熱,內傳犯裡,導致「心腹上氣、焦渴不止、食飲不下、腰疼體重」等症。妊娠期間氣血聚於胞宮養胎,外邪內陷易擾動衝任,故需解表清裡兼顧安胎。其症狀特點如下:

  1. 心腹上氣:寒邪鬱而化熱,氣機壅滯,上逆於胸腹。
  2. 焦渴不止:熱邪耗傷津液,且氣滯影響水液布散。
  3. 食飲不下:脾胃氣機受阻,升降失司。
  4. 腰疼體重:妊娠氣血下注胞宮,外感濕熱或寒濕困阻經絡。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1. 枳實(炒)

    • 主入脾胃經,炒後減其峻烈之性,能行氣寬中、消脹除滿,針對「心腹上氣」「食飲不下」,解氣滯之鬱熱。
  2. 艾葉

    • 溫經止血、散寒安胎,調和妊娠寒熱錯雜之體質,防邪內陷傷胎,兼緩枳實之破氣。
  3. 阿膠(炙)

    • 滋陰養血止血,補妊娠耗傷之陰血,潤「焦渴」之燥,且固護胎元。
  4. 前胡

    • 宣散風熱、降氣化痰,解表邪之餘,通降肺胃之氣,助枳實調暢氣機。
  5. 芍藥

    •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協阿膠滋陰,治「腰疼」及妊娠血虛筋脈失養。
  6. 石韋(去皮)

    • 利尿通淋、清濕熱,導邪從小便出,解「體重」之濕濁。

配伍原理

  • 標本兼治:以枳實、前胡行氣解表治標,艾葉、阿膠溫養安胎固本。
  • 寒熱並調:艾葉溫中,前胡清熱,芍藥斂陰,共平妊娠寒熱錯雜之勢。
  • 氣血同顧:枳實破氣佐以阿膠、芍藥養血,防行氣過猛傷胎。

煎服法用意

  • 加糯米、蔥白煎服,糯米甘平和胃,蔥白辛散助藥力透表,兼護胃氣,契合妊娠「扶正祛邪」之則。

此方從氣滯、血虛、外邪、濕熱四維立法,以行氣為核心,佐以養血安胎,體現「有故無殞」之妊娠用藥思維。

傳統服藥法


枳實2分(炒),艾葉1分,阿膠(炙)1分,前胡1分,芍藥1分,石韋(去皮)1分。
上為散。
每服1錢,加糯米1撮,蔥白兩莖(拍破),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降氣止痛的作用,氣虛體弱者慎用。
  • 本方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安胎枳實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川玉集》。 組成:枳實2分(炒),艾葉1分,阿膠(炙)1分,前胡1分,芍藥1分,石韋(去皮)1分。 主治:婦人妊娠傷寒,至6日未癒,心腹上氣,焦渴不止,食飲不下,腰疼體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