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蓼飲

水蓼飲

SHUI LIAO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33%
膀胱經 33%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蓼飲中包含香薷,主要是因為香薷具有辛溫解表,化濕止嘔的功效。方劑中水蓼性寒涼,擅長清熱解毒,而香薷則溫和解表,兩者相配,寒熱相濟,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解表散寒,使藥力更趨平和,更能有效治療因濕熱所致的發熱、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此外,香薷與水蓼均具利水消腫之效,有助於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進一步緩解水腫,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水蓼飲」主治「乾霍亂,不吐利,四肢頑疼,身冷汗出」。乾霍亂屬中醫急症,特徵為邪阻中焦,氣機窒塞,升降逆亂,表現為脘腹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甚則肢體拘急、冷汗淋漓。「四肢頑疼」指疼痛固著難解,「身冷汗出」反映陽氣郁遏不達、營衛失和。此方以水蓼、香薷組合,旨在宣通壅滯、調暢氣機,外散寒濕、內化鬱熱。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水蓼(切用)

    • 性味辛平,傳統用於「散瘀消腫、解毒利濕」,其辛散之性能宣透表裏之邪,疏通氣血鬱滯。《本草綱目》載其能「治療霍亂轉筋」,推測其可緩解肢體拘攣疼痛;另具利水之效,或助疏通三焦,使邪有出路。
  2. 香薷(擇切)

    • 性味辛溫,為「夏月麻黃」,長於發汗解表、化濕和中。《本草備要》云其「治霍亂腹痛吐瀉」,能溫散脾胃寒濕,解除表邪束縛。與水蓼相配,一平一溫,共奏開鬱散結、調和營衛之效。

配伍思維

  • 辛散透邪:兩藥皆具辛味,協同發越鬱遏之陽氣,驅散表裏寒濕,改善身冷、四肢疼。
  • 調暢氣機:水蓼散瘀、香薷理氣,針對乾霍亂氣血閉阻病機,恢復升降之常。
  • 煎服法意義:去滓分溫三服,旨在持續藥力,逐步開解鬱滯,避免過猛傷正。

總治則
此方以「通」為用,通過宣透、散瘀、化濕,解除氣血營衛之鬱閉,適用於寒濕或氣鬱偏重的乾霍亂證,屬「通陽泄濁」之簡效方。

傳統服藥法


水蓼(切)2兩,香薷(擇,切)2兩。
水5盞,煎取3盞,去滓,分溫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水蓼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九。 組成:水蓼(切)2兩,香薷(擇,切)2兩。 主治:乾霍亂,不吐利,四肢頑疼,身冷汗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