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熱丸

解熱丸

JIE R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6.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22%
胃經 22%
心經 22%
脾經 10%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解熱丸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解熱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性味偏寒或燥的藥材,甘草可以緩解其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效更顯著。例如,甘草與黃芩、黃連等清熱解毒藥材配伍,可以加強其清熱解毒之效。此外,甘草還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可以緩解解熱藥材對脾胃的影響。

解熱丸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其中,鐵粉的加入看似與常規解熱藥物成分不同,但其實有其獨特的醫學意義。根據中醫理論,鐵屬金,性平味甘,入肝、腎經,能補血養肝,強健體質。在解熱丸中添加鐵粉,旨在通過補充鐵元素,增強人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從而提升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此外,鐵粉還有助於調節體溫,對因風熱導致的發熱有輔助緩解作用。這種組方理念,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通過增強體質來達到治病的目的,彰顯了中醫藥的深邃智慧。

解熱丸中添加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其主要成分為靛藍,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對於外感發熱、咽喉腫痛、皮膚感染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青黛還可散瘀止痛,對於外傷出血、瘀血腫痛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在解熱丸中,青黛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熱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熱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解熱丸》原文記載主治「小兒出瘡」,即小兒因熱毒鬱結所致的瘡疹、痘瘡等皮膚病症。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核心,針對小兒體質「陽常有餘」的特性,化解熱毒外發之瘡瘍,並透過甘緩潤護之效,減緩熱邪對稚陰稚陽之體的損傷。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一)藥物組成與性味功效

  1. 甘草(生,銼)

    • 性味:甘平,生用偏涼。
    • 功效:清熱解毒、緩急和中。生甘草擅解瘡瘍熱毒,《本草綱目》謂其「降火止痛」,能調和諸藥,減緩鐵粉、青黛之寒峻。
  2. 鐵粉(研)

    • 性味:辛鹹涼,質重沉降。
    • 功效:清熱鎮驚、解毒斂瘡。鐵粉外用多治瘡疹瘙癢,內服則取「金剋木」之理,平肝瀉火,防止熱毒攻心。
  3. 青黛(研)

    • 性味:鹹寒,入肝、肺經。
    •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消斑。為治熱毒發斑、瘡癰要藥,《開寶本草》載其主「小兒諸熱,天行頭痛」,尤擅清肝肺鬱火。

(二)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主軸

    • 青黛鹹寒直折火毒,鐵粉涼血清肝,兩者協力清解內外之熱;甘草調和並增强解毒之效,三藥共成清熱瀉火之局,針對「熱毒發瘡」核心病機。
  2. 兼顧小兒體質特性

    • 小兒臟腑嬌嫩,過用苦寒易傷脾胃。方中以生甘草甘緩護中,蜜丸潤和,緩和鐵粉、青黛之寒性,使清熱不伐正。
  3. 藥理推演

    • 瘡疹多因血熱鬱滯,青黛涼血散鬱,鐵粉重鎮防驚厥,生甘草解黏膜毒,蜜丸潤燥助藥力緩釋。此方可能透過抗炎、鎮靜、調節免疫等途徑,緩解瘡疹紅腫熱痛。

三、綜合評價

《解熱丸》為簡約而針對性強的小兒清熱方,以「清肝肺熱毒、防熱盛生風」為設計思路,符合中醫「治未病」思想,在熱毒初發階段即截斷病勢。其組方體現「清而不伐」的兒科用藥原則,可視為古代治療小兒熱性瘡疹的基礎方之一。

傳統服藥法


甘草(生,銼)半兩,鐵粉(研)半兩,青黛(研)半兩。
上為末,再研勻,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每服1丸,熟水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解熱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同名稱方劑


解熱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九。 組成:甘草(生,銼)半兩,鐵粉(研)半兩,青黛(研)半兩。 主治:小兒出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