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應白膏

善應白膏

SHAN YING BA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17%
心經 12%
腎經 8%
肺經 8%
小腸經 8%
胃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3%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小腸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善應白膏中包含商陸,主要原因如下:

  1. 消腫散結: 商陸性寒,味苦辛,入肺、脾、腎經,具有消腫散結之效,可治療瘰癧、癭瘤等症。善應白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而商陸的消腫散結之效,有助於改善皮膚病引起的腫脹、結節等症狀。
  2. 殺蟲止癢: 商陸亦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對於一些由蟲咬、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商陸能有效緩解瘙癢,促進癒合。

因此,善應白膏中加入商陸,旨在發揮其消腫散結、殺蟲止癢之效,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善應白膏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傷的作用。白膏主治骨傷、跌打損傷,而續斷可以補益肝腎,強健筋骨,促進骨折癒合,從而提升白膏治療骨傷的療效。
  2. 止痛消腫: 續斷還具有止痛消腫的功效。白膏中加入續斷,可以緩解骨折或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加速傷口癒合,促進康復。

善應白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善應白膏主要用於治療外傷、燒燙傷等,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修復,並減少疼痛和炎症反應。
  2. 滋陰潤燥,緩解疼痛:當歸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傷口周圍組織的乾燥和疼痛。對於一些伴有陰虛血燥的傷口,當歸的滋陰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並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善應白膏方劑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方劑中可能因病症導致熱毒熾盛,或血瘀阻滯,赤芍可清熱涼血,並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炎症反應。
  2. 緩解疼痛: 赤芍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緩解因熱毒、血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善應白膏可能針對一些伴隨疼痛的病症,如熱毒引起的皮膚紅腫熱痛,或血瘀導致的疼痛等,赤芍可起到止痛的效果。

善應白膏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養血柔肝之效。善應白膏以治療熱毒瘡瘍為主,白芍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緩解熱毒引起的疼痛和紅腫。
  2. 緩解疼痛,促進癒合: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能緩解瘡瘍引起的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白芍在善應白膏中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痛、養血柔肝、促進癒合等多重作用,為治療熱毒瘡瘍提供重要藥效。

善應白膏中添加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柳枝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針對外感風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作用。
  2. 祛風止癢: 柳枝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針對風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起到止癢、消腫的作用。

善應白膏中柳枝的加入,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了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對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皮膚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善應白膏中加入川芎,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善應白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而許多皮膚病症都伴隨血瘀、經絡不通,川芎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2. 引藥入膚,增強療效: 川芎能引導藥力深入皮膚組織,並促進藥物吸收,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善應白膏中的其他藥物,如白芷、防風等,需要通過川芎的引導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善應白膏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癰疽發背、腫毒惡瘡、骨節疼痛、筋脈拘攣,及跌撲傷損。其機理在於:

  1. 癰疽腫毒:因熱毒壅滯、氣血瘀阻所致,膏方外貼可散瘀消腫、拔毒生肌。
  2. 骨節筋脈病症:如疼痛拘攣,多因風寒濕邪侵襲或氣血不通,此膏能活血通絡、祛風除濕。
  3. 打撲傷損:外力所致瘀血腫痛,借膏藥透皮吸收以散瘀止痛、續筋接骨。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1. 光粉(鉛粉):性寒,能解毒斂瘡、燥濕殺蟲,為外用瘡瘍要藥,主攻熱毒癰腫。
  2. 商陸粉:苦寒有毒,逐水消腫,外用可散結解毒,助光粉清熱破瘀。
  3. 續斷:苦溫,補肝腎、續筋骨,治跌損筋傷,配伍當歸、芍藥增強活血續傷之效。
  4. 當歸、赤白芍
    • 當歸(洗焙)溫潤養血,赤芍涼血散瘀,白芍斂陰柔筋,三者調和營血,解決瘀滯與筋脈失養。
  5. 柳枝:苦寒,祛風活血,煎油時助藥性滲透,兼具清熱止痛之效。
  6. 香白梔(山梔):清熱瀉火,涼血解毒,輔助光粉、商陸化解熱毒。
  7. 川芎:辛溫行氣活血,與當歸協同推動氣血運行,祛瘀生新。
  8. 乳香、蠟
    • 乳香活血定痛,蠟質賦形兼能護瘡,共促瘡瘍癒合。

(二)製劑工藝作用

  1. 麻油煎藥:油脂萃取藥物脂溶性成分,增強滲透力;文武火候控制藥性析出,避免焦燥。
  2. 水試成膏:透過「滴入水內不散」確保稠度適宜,使藥效持久附著患處。
  3. 二次凝煉:水沉去燥性,再熔蠟與乳香,強化膏體黏附性與止痛效果。

三、邏輯推理與功效延伸
此方以「清熱解毒、活血續傷」為核心:

  • 攻毒:光粉、商陸、梔子直折熱毒,針對癰疽腫瘍。
  • 活血:當歸、川芎、赤芍、乳香暢通血脈,改善瘀阻疼痛。
  • 續筋:續斷、白芍緩解拘攣,促進組織修復。
  • 賦形:麻油、蠟為載體,兼潤膚防裂,適用於皮膚潰瘍與外傷。

總結:善應白膏透過外敷局部,綜合清熱、活血、斂瘡、舒筋四法,適用於實熱瘀滯型外科諸證,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用藥思想。

傳統服藥法


光粉1斤(別研),商陸粉2兩(生),續斷2兩,當歸(洗焙)1兩,赤芍藥1兩,白芍藥1兩,柳枝2兩,香白梔半兩,川芎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用清麻油1斤,以鐵銚或瓷器內入上藥,以文武火煎藥黑色為度,然後去藥滓,留清油再上火煎,次入光粉,以柳枝子攪勻,與油相和得所,滴入水內試之,以不散為度,傾入新水內澄凝,然後取出,以綿子試乾,再入鉢內,以文武火再煎,熔入蠟半兩,乳香末3錢,再以柳枝攪勻,傾入新水內,方取出試乾,入瓷器收之。
若一切瘡腫傷折,並於所患處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善應白膏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善應白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光粉1斤(别研),商陸粉2兩(生),續斷2兩,當歸(洗焙)1兩,赤芍藥1兩,白芍藥1兩,柳枝2兩,香白梔半兩,川芎半兩。 主治:癰疽發背,一切腫毒惡瘡,骨節疼痛,筋脈拘攣,及諸打撲傷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