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補聲飲」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其性溫和,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之效。聲為肺氣所主,氣虛則聲弱,因此人參可以補益肺氣,改善聲帶功能,使聲音洪亮有力。
- 益氣養血: 人參亦能益氣養血,血虛則聲枯,人參可補益氣血,改善血虛所致的聲音嘶啞、乾咳等症狀。
故人參在「人參補聲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改善聲氣不足、聲音嘶啞等症狀。
人參補聲飲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補血止血:阿膠性甘平,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的功效。人參補聲飲旨在補氣養血,而阿膠的滋陰潤燥作用可協同人參補氣,並能改善因氣虛引起的燥咳、咽乾、聲嘶等症狀,同時補血止血則有助於改善因血虛引起的聲音嘶啞、氣短乏力等問題。
- 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阿膠富含蛋白質、膠原蛋白、多糖等營養物質,具有滋補強壯、固本培元的功效。人參補聲飲中加入阿膠,能進一步增強補益效果,提高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體質,從根本上解決聲嘶、氣虛等問題。
人參補聲飲中加入牛蒡,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宣肺利咽:牛蒡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宣肺利咽的功效。人參補聲飲多用於肺熱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牛蒡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宣肺利咽,緩解咽喉炎症,改善聲音嘶啞。
二、 解毒散結,利水消腫:牛蒡亦具有解毒散結、利水消腫的功效,可輔助人參補益元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促進疾病康復。
人參補聲飲中包含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對於因肺燥津傷、氣虛咳嗽等症狀,杏仁可以潤澤肺氣,化解痰濁,緩解咳嗽。
二、清熱解毒: 杏仁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緩解因熱邪入侵肺經而引起的咳嗽、咽痛等症狀。與人參等滋補藥材配伍,可以避免滋補過度,避免燥熱之弊,起到平衡作用。
總而言之,杏仁在人參補聲飲中,既可以潤肺止咳,又可以清熱解毒,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人參補聲飲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養護聲帶: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聲帶屬肺,經常使用易於耗傷陰津,導致聲音嘶啞、乾咳等症狀。麥門冬可以滋養肺陰,潤澤聲帶,緩解咽喉乾燥、聲音嘶啞等問題。
- 清熱解毒,輔助人參:人參補氣益血,但性溫燥,易於燥熱。麥門冬能清熱解毒,與人參相配,可以避免補氣過度導致上火,同時起到協調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
人參補聲飲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補益心脾: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之效。其可改善心脾氣虛所致的健忘、神疲、心悸等症狀,與人參補益心脾、振奮精神的作用相輔相成,可提升整體療效。
- 化痰開竅,通利耳竅: 石菖蒲還有化痰開竅之功效,可改善痰濕阻滯所致的耳鳴、耳聾等症狀,配合人參補益氣血,可促進耳竅通暢,改善聽力。
人參補聲飲中加入淡竹葉,主要考量其清熱利濕、解暑除煩的功效。
人參補聲飲以補氣生津爲主,適用於氣陰兩虛,聲嘶乏力者。但部分患者可能伴隨暑熱內蘊,或因脾胃濕熱而導致聲嘶加重。淡竹葉性寒,能清泄肺熱,並利濕化濁,可有效緩解暑熱煩躁、口渴咽乾等症狀,避免燥熱之氣影響補益藥效,使補氣生津的作用更佳,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人參補聲飲」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痘後音啞」,即小兒出痘(天花或水痘)後,因氣陰耗傷、肺絡受損或熱毒上攻咽喉,導致聲音嘶啞或失聲之證。痘症多耗氣陰,尤其熱毒傷肺,易致咽喉不利,津液虧虛,故需益氣養陰、潤肺開音。
組成與治療原理
人參
- 功效:大補元氣,益肺生津。
- 原理:痘後氣虛,人參能補益脾胃肺氣,助氣化以推動津液上承,滋養咽喉。
阿膠
- 功效:滋陰潤肺,養血止血。
- 原理:肺陰不足則咽喉乾澀失音,阿膠滋陰潤燥,修復痘後耗傷之陰血。
牛蒡子
- 功效:疏散風熱,解毒利咽。
- 原理:清解痘毒餘熱,利咽喉以開音,兼防熱毒滯留。
杏仁
- 功效:潤肺止咳,降氣開音。
- 原理:肺氣不降則音啞,杏仁宣降肺氣,通利氣機以助聲門開闔。
麥冬
- 功效:養陰清肺,生津潤喉。
- 原理:直接滋養肺胃之陰,緩解痘後津傷所致之咽喉乾燥失音。
石菖蒲
- 功效:化痰開竅,醒神益智。
- 原理:芳香開竅,通利喉嚨氣機,針對痰濕或氣鬱阻滯聲門之音喑。
淡竹葉
- 功效: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 原理:導心火下行,防止虛熱上擾咽喉,兼助津液代謝。
粘米(如糯米)
- 功效:補中益氣,和胃生津。
- 原理:護脾胃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間接支援肺陰及咽喉濡養。
方劑配伍邏輯
- 補氣養陰為主:人參、阿膠、麥冬、粘米共補氣陰,修復痘後虛損。
- 清熱利咽為輔:牛蒡子、淡竹葉清餘熱,防陰虛火旺上攻咽喉。
- 宣肺開音為佐:杏仁、石菖蒲一降一開,調節肺氣與聲門功能。
- 整體協同:氣陰得補、熱毒得清、肺氣得宣,則咽喉得潤,聲音自復。
適用病機推論
此方針對「氣陰兩虛兼餘熱未清」之音啞,屬虛中夾實證:
- 虛證:痘後氣虛(元氣不足)、陰虛(肺胃津傷)。
- 實證:殘留熱毒或痰氣阻滯咽喉。
全方標本兼治,既能扶正固本,又可疏通開音,符合中醫「治病求本」之理。
傳統服藥法
人參、阿膠、牛蒡、杏仁、麥冬、石菖蒲、淡竹葉、粘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肺陰不足,燥熱傷肺所致的聲音嘶啞。陰虛火旺、肺熱咳嗽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補聲飲,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 組成:人參、阿膠、牛蒡、杏仁、麥冬、石菖蒲、淡竹葉、粘米。 主治:痘後音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