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轉舌湯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因為其補氣健脾的功效,有助於 改善舌頭轉動失靈的症狀。人參能增強人體元氣,改善脾胃虛弱,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充足則舌頭運轉靈活。此外,人參亦具益智寧神之效,有助於改善因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壓力所引起的舌頭轉動障礙。因此,在轉舌湯中加入人參,能有效地補益脾氣,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舌頭轉動失靈的症狀。
轉舌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是因為其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
轉舌湯用於治療舌強不語,因痰濕阻滯、氣機不利所致。半夏能燥濕化痰,使痰濁消散,氣機通暢,從而使舌頭恢復正常功能,達到治療目的。此外,半夏也能降逆止嘔,緩解因痰濕阻滯所致的嘔吐症狀。
轉舌湯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開竅醒神: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舌強不語、口齒不清、神志昏迷等症狀,水菖蒲可以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
- 化痰利濕:水菖蒲也能利水滲濕,對於痰濕阻滯、舌苔厚膩等症狀,水菖蒲可以幫助化痰利濕,改善舌苔,恢復舌頭的靈活度。
因此,轉舌湯中加入水菖蒲,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化痰利濕的功效,改善舌強不語等症狀,達到治病目的。
轉舌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由於其 滋陰潤燥 的功效。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能滋陰生津,清心除煩,潤肺止咳。轉舌湯主要用於治療陰虛津傷所致的口乾舌燥、舌苔光剝、心煩不安等症狀。
麥門冬的滋陰作用可以緩解陰虛津傷引起的口乾舌燥,其潤肺作用能緩解因肺燥津枯引起的咳嗽,同時也能清心除煩,改善心煩不安的症狀。因此,麥門冬在轉舌湯中起到 滋陰潤燥,清心除煩 的重要作用,幫助患者緩解病症。
轉舌湯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功效。轉舌湯多用於治療因肺燥津傷引起的咳嗽、痰少、舌苔白而乾等症狀,杏仁可潤燥止咳,緩解肺部乾燥,使痰液易於排出。
二、 宣肺通竅:杏仁亦有宣肺通竅之效,能開宣肺氣,通暢氣道,利於呼吸順暢。轉舌湯中常配伍其他宣肺藥物,如柴胡、桔梗等,共同發揮宣肺通竅之功,使病症得以緩解。
轉舌湯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之效。轉舌症多因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舌絡所致,丹參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舌絡瘀血,緩解舌頭僵硬、轉動困難的症狀。
- 清熱解毒: 丹參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若轉舌症伴隨口舌生瘡、疼痛等熱毒症狀,丹參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舌頭腫痛等不適。
轉舌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效。轉舌湯主要針對咽喉腫痛、舌苔白膩、聲音嘶啞等症,桔梗可宣通肺氣,利咽開音,使痰液易於排出,有助於改善咽喉不適。
- 升提藥力: 桔梗具有向上升提的作用,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上焦,達到治療咽喉疾病的目的。轉舌湯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多屬寒涼性質,桔梗可輔助其藥力上行,發揮更好的療效。
轉舌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除煩: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胃經,具有清熱除煩、利尿解暑之效。轉舌湯多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舌生瘡、心煩不寐等症狀,淡竹葉可清熱降火,緩解患者的煩躁不安。
二、 利濕化痰: 淡竹葉亦具利濕化痰之效。轉舌湯中常加入其他清熱利濕藥材,如黃芩、黃連等,淡竹葉與之相配,可加強利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消除患者口舌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轉舌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産後不語」。產後氣血虧虛、痰瘀滯絡,致心竅閉塞、舌本不利,言語艱澀或完全失語。屬中醫「喑痱」範疇,涉及心、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尤重氣虛痰瘀互結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物與配伍思路
- 益氣開竅:人參(1兩)大補元氣,助心脾之氣上榮舌本;菖蒲(5錢)芳香開竅,醒神益智,二藥相合,針對氣虛竅閉之主因。
- 活血通絡:蘇方木(2兩)、丹參(3兩)為君,活血祛瘀,疏通經絡,改善產後血滯;丹參兼涼血安神,防瘀久化熱。
- 化痰利竅:半夏(5錢)、竹瀝、薑汁化痰降逆,竹葉(50片)清心利尿,導痰熱下行,共解痰濁阻絡之弊。
- 潤燥調氣:麥冬(1兩)養陰潤燥,防燥藥傷津;杏仁(1兩)宣肺降氣,桔梗(2兩)宣肺載藥上行,助氣血津液布達舌端。
組方結構解析
- 氣血痰並治:補氣(人參)→活血(蘇方木、丹參)→化痰(半夏、竹瀝)三者並行,契合產後「多虛多瘀易痰凝」之特點。
- 升降相因:桔梗升提、杏仁肅降,調暢氣機;竹葉下行清熱,菖蒲上行開竅,形成「升降相宜」之勢。
- 標本兼顧:人參、麥冬固本培元,蘇方木、半夏祛邪通絡,共奏「補虛不滯邪、攻邪不傷正」之效。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補氣活血、化痰開竅」雙向調節,改善產後氣血瘀滯、痰蒙清竅之病理狀態:
- 氣足則血行:人參推動氣血運行,助活血藥通絡之力。
- 痰化則竅開:半夏、竹瀝分解痰濁,配合菖蒲直接開啓心竅。
- 津潤則舌靈:麥冬、竹葉滋陰清熱,防痰瘀久鬱化火傷陰,確保舌體柔潤靈活。
全方以「通補兼施」為特色,氣血津液同治,使瘀祛痰消、氣旺竅開,自然舌轉言復。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蘇方木2兩,半夏5錢,菖蒲5錢,麥冬1兩,杏仁1兩,丹參3兩,桔梗2兩,竹葉50片。
加竹瀝、薑汁,分作4服,濃煎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產後不語,若有痰熱壅盛、氣血虧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轉舌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人參1兩,蘇方木2兩,半夏5錢,菖蒲5錢,麥冬1兩,杏仁1兩,丹參3兩,桔梗2兩,竹葉50片。 主治:産後不語。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