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血明目湯

破血明目湯

PO XUE MING M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張皆春眼科證治》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心經 27%
脾經 14%
肺經 8%
小腸經 3%
腎經 3%
心包經 3%
胃經 3%
大腸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小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破血明目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涼血止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方中若有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多因肝火上炎或血熱妄行所致,生地黃可清熱涼血,抑制血熱上攻,改善視力。
  2. 滋陰養血:生地黃能滋陰養血,補益肝腎。肝腎陰虛,可導致目睛失養,視力減退。生地黃能滋養肝腎,改善陰虛之症,從而促進視力恢復。

總之,生地黃在破血明目湯中起著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作用,對於改善目赤腫痛、視力減退等症狀有較好的功效。

破血明目湯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視力: 赤芍具有涼血止痛、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消除眼部瘀血,有助於改善視力模糊、眼部疼痛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赤芍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消炎止痛,對於因熱毒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破血明目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視力: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清除瘀血,使視力恢復清明。
  2. 滋陰補血,潤養肝腎:當歸性溫,味甘辛,能滋陰補血,潤養肝腎,而肝主目,腎藏精,肝腎精血充足,則眼目明亮。

因此,破血明目湯中加入當歸,可發揮活血化瘀、滋陰補血的作用,從而達到明目之效。

破血明目湯中加入劉寄奴,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破血通經: 劉寄奴性苦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對於血瘀阻滯經絡,導致眼部疾患者,可起到破血通經、改善視力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劉寄奴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治療肝熱目赤、視物模糊等症。配伍其他清熱明目藥物,可更有效地消除眼部炎症,改善視力。

破血明目湯中加入蘇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活血化瘀:蘇木味甘、微苦,性涼,入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清除血瘀,對於因血瘀導致的視力模糊、眼部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清熱解毒:蘇木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眼部炎症,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等症狀。

因此,破血明目湯中加入蘇木,可有效達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進而達到明目之效。

破血明目湯中加入茜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茜草性寒,味苦,入心、肝、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效。對於因血瘀阻滯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茜草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的營養供應,達到明目的效果。
  2.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茜草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因熱毒上攻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下降等症狀,茜草能清熱解毒,消除炎症,同時涼血止血,緩解眼部充血,達到明目的目的。

破血明目湯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治療因血瘀所致的視力模糊、眼痛等症狀。
  2. 消腫止痛,明目退翳: 血竭亦能消腫止痛,對於眼部外傷、眼疾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同時也能促進眼部組織修復,改善視力。

因此,破血明目湯中加入血竭,旨在通過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達到明目退翳、改善視力的目的。

破血明目湯中加入益母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益母草性味苦寒,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眼部瘀血阻滯導致的視力模糊、眼痛等症狀,益母草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達到明目的效果。
  2. 清熱解毒:益母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眼部炎症,如目赤腫痛、眼瞼紅腫等。

故破血明目湯中加入益母草,可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雙管齊下的作用,對於眼部疾病的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破血明目湯」主治由外傷導致之「血灌瞳神」,即眼部受外力撞擊後,血溢絡外,瘀血灌聚於瞳神(瞳孔及內眼結構),症見白睛泛赤、瞳神散大、眼內鮮紅一片、視力驟降甚至僅辨明暗。此證屬「外傷目衄」,病機關鍵為瘀血阻絡、血不歸經,治法當以破血逐瘀為主,佐以通絡明目。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藥組成解析

  1. 生地(18克)

    • 性甘寒,入血分,既能涼血止血以防瘀熱互結,又能養陰生津以潤眼部絡脈之燥傷。
  2. 赤芍(9克)、當歸尾(9克)

    • 赤芍苦微寒,專清血分瘀熱,散瘀止痛;歸尾辛散,破血力強於當歸身,擅通絡逐瘀。二藥相配,活血而不留瘀。
  3. 劉寄奴(9克)、蘇木(6克)、茜草(9克)、血竭(6克)

    • 劉寄奴苦溫,散瘀止血,為外傷瘀血要藥;蘇木鹹平,破血消腫,通經絡滯氣;茜草苦寒,既能活血又能涼血止血,防破血過猛;血竭甘鹹,專入血分,散瘀生新,止血定痛。此四藥為「破血」核心,直攻目內瘀積。
  4. 益母草(9克)

    • 辛散苦泄,活血利水,助瘀血從水道代謝,減輕眼內血水互結之腫脹。
  5. 加減法

    • 痛甚加沒藥(6克):沒藥善化瘀定痛,針對瘀阻絡脈之劇痛。
    • 眼眶青腫加大黃(9克):大黃瀉下通腑,釜底抽薪以泄熱,兼能「下瘀血」,消目周瘀腫。

治療原理

此方以「破血逐瘀」為主軸,兼顧「涼血、養陰、通絡」:

  1. 破血以復明:血灌瞳神本質為瘀血遮蔽神光,故用劉寄奴、蘇木、血竭等峻藥攻散瘀血,開通目絡。
  2. 止血防再溢:生地、茜草涼血止血,使破血而不傷新血。
  3. 養陰潤目絡:生地養陰,防破血藥耗傷陰液,影響目絡濡潤。
  4. 通絡助氣化:益母草利水,當歸尾通絡,使瘀血既散之後,氣血運行復常。

方劑特色

  • 攻補兼施:破血藥配生地,峻而不猛。
  • 標本同治:既化瘀治標(血灌瞳神),又養陰治本(防陰血虧耗)。
  • 隨證加減:針對痛、腫靈活調整,體現「外傷用藥需因勢利導」之理。

此方契合中醫「血實宜決之」原則,通過破血通絡,使目內瘀消血行,神光得復。

傳統服藥法


生地18克,赤芍9克,當歸尾9克,劉寄奴9克,蘇木6克,茜草9克,血竭6克,益母草9克。
痛甚者,加沒藥6克 以活瘀止痛;眼眶青腫者,加大黃9克 以逐瘀消腫。
祛瘀通絡。
血灌瞳神 崔某,女, 38歲。初診:10天前被土塊打傷右眼,現已不痛,稍有脹感,滿目紅光,不能見物。檢查:白睛淡赤,青睛內面下方有少量積血,瞳神散大,呈一片鮮紅,僅辨明暗,不辨人物。眼底不能窺見。此為血灌瞳神,治以破血明目湯加香附9克。服藥15劑。復診:青睛下方積血已盡,瞳神稍有縮小,色轉暗紅。上方再服十劑,視力:右眼達0.08,左眼1.5。給明目地黃丸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出血過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血灌瞳神

相同名稱方劑


破血明目湯, 出處:《張皆春眼科證治》。 組成:生地18g,赤芍9g,當歸尾9g,劉寄奴9g,蘇木6g,茜草9g,血竭6g,益母草9g。 主治:祛瘀通絡。主治:由外傷而致之血灌瞳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