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薑丸

JU JI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18%
胃經 18%
心經 9%
小腸經 9%
膀胱經 9%
三焦經 9%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橘薑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是利用其理氣、健脾、燥濕的功效。

1. 理氣止痛: 橘皮味辛、苦,性溫,能理氣解鬱,疏肝解鬱,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胃脘疼痛、脅肋脹痛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健脾和胃: 橘皮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橘薑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的功效。橘薑丸常用於治療寒邪犯胃引起的胃寒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生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所致的症狀。

2. 助藥力: 生薑與橘皮等藥物配合,可以增強藥物的療效。例如,生薑可以促進橘皮的藥效發揮,更有效地止嘔止吐。

橘薑丸方劑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解表散寒:淡豆豉性寒,味甘,具解表散寒之功。與橘皮、生薑等藥材搭配,可更有效地驅散風寒,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惡寒、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和解表裏:淡豆豉還能和解表裏,促進氣血運行。在橘薑丸中,淡豆豉可以緩解生薑的辛辣之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又能增強橘皮的疏肝理氣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

主治功效


《橘薑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橘薑丸的主要組成包含陳橘皮、生薑和豆豉,其古代功效主治為「食魚中毒」。以下將針對此方劑的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主治功效:

橘薑丸專門用於治療因食用魚類引起的中毒症狀。雖然文獻未明確描述中毒的具體表現,但結合方劑的組成和中醫理論,我們可以推斷其針對的可能症狀包含:

  • 脘腹脹滿、疼痛: 食物中毒常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造成胃腸氣機壅滯,進而引發腹脹、腹痛等症狀。
  • 噁心、嘔吐: 中毒物質可能刺激胃腸道,導致噁心、嘔吐等反應。
  • 胸悶、不適: 氣機不暢可能影響胸膈,造成胸悶、不適等感覺。
  • 其他與食物中毒相關的症狀: 這可能包括腹瀉、頭暈、乏力等,雖然文獻未明確指出,但符合一般食物中毒的常見表現。

治療原理:

橘薑丸的治療原理基於其藥物組成及中醫理論的相互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理氣化痰,和胃止噯: 陳橘皮(或稱橘皮)是本方劑的君藥。橘皮性味辛、苦、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食魚中毒往往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氣機壅滯,橘皮能夠疏通氣機,消除脘腹脹滿,並可化解因脾胃功能失調產生的痰濕,從而達到和胃止嘔、消脹止痛的目的。

  2. 解表散寒,溫胃止噁: 生薑在此方中作為臣藥,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食物中毒初期,患者可能因邪氣外束而出現怕冷、發熱等表證,生薑能夠發散外邪,溫暖脾胃,有助於改善因胃寒引起的噁心、嘔吐。此外,生薑亦有解毒之效,對於魚類毒素有一定的抵禦作用。

  3. 發汗解表,調和胃氣: 淡豆豉在此方中為佐藥,性味苦、辛、寒,具有發汗解表、除煩宣鬱的功效。豆豉的辛散之性可助生薑發散外邪,對於因食物中毒引起的煩悶不安有緩解作用。同時,豆豉也能夠調和胃氣,輔助橘皮理氣和中,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

橘薑丸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橘皮的理氣化痰、和胃止噯,生薑的解表散寒、溫胃止噁,以及淡豆豉的發汗解表、調和胃氣等作用,共同協同,達到改善食魚中毒所導致的脾胃功能紊亂,緩解腹脹、嘔吐等不適症狀,最終達到解毒的目的。此方劑的配伍體現了中醫“理氣和中”的治療原則,針對性地解決了食魚中毒導致的胃腸不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橘薑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陳皮2兩,生薑(同搗,焙乾)2兩。 主治:久患氣嗽。

橘薑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蓬莪朮(炮)、青橘皮(去瓤)、生薑各等分。 主治:腫脹。

橘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七。 組成: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爲末)、生薑(去皮,切爛,搗研)、豆豉(爲末)各等分。 主治:食魚中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