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桂湯

JU G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五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3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7%
脾經 17%
腎經 13%
膀胱經 11%
胃經 5%
大腸經 4%
小腸經 3%
膽經 2%
肺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橘桂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橘桂湯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促進血行,緩解經期疼痛,與桂枝、橘皮等藥物相輔相成,協同溫經散寒,調和氣血。
  2. 滋潤陰血,緩解燥熱: 橘桂湯中桂枝性溫,橘皮性辛溫,容易燥熱,加入當歸可滋潤陰血,緩解藥性偏燥,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效。

「橘桂湯」中的紅花,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紅花能夠幫助改善因瘀血所致的疼痛,並調理月經不調等問題,與橘皮、桂枝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活血化瘀作用。

橘桂湯中包含白芍,主要是因為其緩解寒凝血瘀的功效。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功效,能夠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同時也能養血止痛,緩解寒凝血瘀所引起的疼痛。

橘桂湯以溫陽散寒為主,但寒凝血瘀也是重要病機,白芍的加入可協調溫陽與養血,既能溫陽散寒,又能緩解寒凝血瘀,達到溫而不燥、散寒而不傷血的效果。

「橘桂湯」中的茴香,具有溫腎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茴香能夠幫助改善因寒邪侵襲導致的疼痛,特別是腰腹部位的疼痛,與橘皮、桂枝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溫腎散寒作用。

橘桂湯中包含木通,乃因其利水通淋之效。木通味甘淡,性寒,入膀胱經,能清熱利水,並通利水道,對於水濕停滯、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橘桂湯主治寒濕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等症,而木通的利水通淋作用,恰能疏通水道、排解寒濕,輔助其他藥物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達到治療目的。

橘桂湯方劑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橘桂湯主治濕熱下注,證見小便不利、淋漓不盡、尿頻、尿痛等。黃柏能清解下焦濕熱,並能解毒止痛,改善患者的尿路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橘桂湯中其他藥物如橘皮、桂枝、茯苓等,主要作用是溫陽利水、化濕止痛。黃柏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清熱利濕、止痛解毒,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橘桂湯中包含青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滯,消食導滯:青皮性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理氣行滯、消食導滯的功效。橘桂湯以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為主,加入青皮能幫助疏肝理氣,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食導滯,緩解食積所致的脘腹脹痛。
  2. 疏肝解鬱,和胃降逆:青皮能疏肝解鬱,調節肝氣的疏泄功能,防止肝氣鬱結影響脾胃。橘桂湯中常配伍桂枝、生薑等溫陽散寒藥物,青皮的加入能避免溫陽藥物過於燥烈,起到疏肝解鬱、和胃降逆的作用,使藥力更趨平和。

綜上所述,青皮的加入,既能促進消化,又能疏肝解鬱,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胃脘脹痛的功效。

橘桂湯中加入橘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橘核性味苦、辛、平,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滯的功效。其能疏通肝氣,緩解胸脅脹痛,並促進消化,緩解腹部脹滿疼痛。
  2. 調和藥性: 橘核與方中其他藥材,如桂枝、半夏等,共同作用,協調藥性,加強溫陽化氣、疏肝理氣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痞滿等症狀。

橘桂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桃仁性平,味甘苦,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橘桂湯以溫陽散寒為主,但同時也需顧及血瘀阻滯的可能性,因此加入桃仁,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瘀阻,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二、配合桂枝,溫通血脈:橘桂湯中桂枝溫經散寒,而桃仁活血化瘀,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溫通血脈,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如手足冰冷、胸悶氣短等。

橘桂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陽化氣: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助陽化氣、溫通經絡之效。對於橘桂湯所治的寒凝氣滯、胸腹冷痛等症,肉桂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配合橘皮,溫中理氣: 橘桂湯中的橘皮,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之效。肉桂與橘皮相配,一溫一理,相輔相成,溫中理氣,疏肝解鬱,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治療寒凝氣滯、胸腹脹痛的目的。

主治功效


橘桂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丹臺玉案》孫文胤所載,橘桂湯主治「陰囊腫大,皮爛水流者,勞疝也」。此方針對勞疝所致的陰囊腫大、皮膚潰爛及滲液等症狀,其治療原理可從藥物組成及病機分析:

一、方藥組成與功效:

橘桂湯包含多種藥物,整體功效趨向溫經散寒、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 溫經散寒藥: 肉桂(官桂)為君藥,其溫陽散寒之力最強,為溫通經脈之要藥,能溫煦腎陽,驅散寒邪,是治療勞疝寒邪阻絡的關鍵。橘核亦溫腎散寒,佐肉桂之力。茴香(大茴香)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亦助溫陽散寒。

  • 活血化瘀藥: 當歸、紅花、桃仁皆為活血化瘀要藥。當歸補血活血,調和營血;紅花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三者合用,能有效打通瘀滯,促進血液循環。

  • 利水消腫藥: 木通利水通淋,解毒消腫,能排出體內積聚的水液,消退腫脹。

  • 清熱解毒藥: 黃柏清熱燥溼,瀉火解毒,針對炎症感染的情況,能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

  • 疏肝理氣藥: 青皮疏肝理氣,消食化積,輔助行氣活血,使氣血運行通暢。

  • 柔肝養血藥: 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能緩解疼痛,保護肝腎。

二、治療原理分析:

勞疝,從病機上講,是因寒邪客於腎經,導致氣血凝滯,經絡阻滯,而致陰囊腫大、皮爛水流。橘桂湯正是針對此病機而設:

  1. 溫陽散寒,通利經絡: 肉桂為君藥,溫陽散寒為主,溫通腎陽,化解寒邪,使氣血運行通暢,這是治療根本。其他溫經散寒藥物輔助,增強溫陽之力。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當歸、紅花、桃仁等活血化瘀藥物,能清除瘀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緩解疼痛。

  3.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木通利水消腫,排出積液;黃柏清熱解毒,控制炎症感染,從多方面消腫止痛。

  4. 疏肝理氣,協調臟腑: 青皮疏肝理氣,使氣機調和,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白芍養血柔肝,使整體治療更為平和。

綜上所述,橘桂湯通過溫陽散寒、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多重作用機制,從根本上治療勞疝所致的陰囊腫大、皮爛水流等症狀,是一劑針對性強、療效顯著的經典方劑。 其藥物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2分,紅花1錢2分,白芍1錢2分,大茴香1錢2分,木通1錢2分,黃柏8分,青皮8分,橘核8分,桃仁8分,官桂8分。
水煎,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橘桂湯,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當歸1錢2分,紅花1錢2分,白芍1錢2分,大茴香1錢2分,木通1錢2分,黃柏8分,青皮8分,橘核8分,桃仁8分,官桂8分。 主治:勞疝。陰囊腫大,皮爛水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