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黃鯉魚散

蒲黃鯉魚散

PU HUANG LI Y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6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肝經 28%
脾經 16%
心包經 16%
肺經 12%
心經
肝經
脾經
心包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蒲黃鯉魚散中包含蒲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蒲黃性味甘平,入肝、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藥性偏涼,對於濕熱引起的症狀,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濕疹等,皆有良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蒲黃亦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蒲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蒲黃鯉魚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主要針對水腫、淋病等病症,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此方由多種草藥組合而成,其中包含了蕓苔子。蕓苔子性寒味甘,歸膀胱經與腎經,在中醫裡被認為能清熱利濕、通淋止痛。在本方中,蕓苔子的作用主要是增強整體方劑的利尿效果,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和毒素,從而達到減輕水腫的目的。同時,蕓苔子還能夠調節泌尿系統,對症狀如小便不利、淋瀝作痛有所改善。結合蒲黃與鯉魚等其他成分,共同發揮了調理水液代謝、促進腎臟健康的綜合療效。因此,蕓苔子作為蒲黃鯉魚散的重要成分之一,對於增強方劑的治療作用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蒲黃鯉魚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因為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蒲黃具有清熱利尿、止血化瘀的功效,鯉魚則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作用。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協調蒲黃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傷陰,而其滋陰潤燥的功效則可以配合鯉魚的健脾益氣,滋養脾胃,使藥效更為平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蒲黃鯉魚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車馬墜撲傷折,惡血衝心迷悶」,乃針對外傷後瘀血內阻、氣機逆亂之證。古代交通以車馬為主,墜跌、撞擊易致筋骨損傷,血脈破裂而瘀血停積。若瘀血上衝心包,可致神志迷悶(類似現代「創傷性腦損傷」或「瘀血性休克」初期表現)。此方以散劑速行藥力,旨在散瘀止血、引血下行,兼顧清心開竅。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蒲黃(2兩)

    • 性味甘平,入肝、心包經,傳統用於「止血消瘀」。生用偏活血,炒用偏止血。此方生熟同用(後炒製),兼具化瘀與止血雙效,針對外傷後離經之血。
    • 現代研究:蒲黃含黃酮類成分,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符合其「祛瘀」作用。
  2. 鯉魚鱗(5兩,炒灰)

    • 炒炭存性,傳統認為動物鱗甲具「破血逐瘀」之功,尤擅通利下焦瘀滯。鯉魚鱗灰取其收澀止血,又因其血肉之質,暗含「同氣相求」思維,引藥入血分。
    • 現代推測:鱗片富含膠原蛋白,炒炭後或形成活性炭類物質,吸附毒素並促進局部凝血。
  3. 芸苔子(1兩,末)

    • 即油菜籽,辛溫,能「行滯血、消腫散結」。此方取其辛散之性,助蒲黃疏通經絡瘀阻,尤適合肢體跌撲腫痛。
    • 現代研究:含硫苷類成分,可能通過抗炎緩解軟組織損傷。
  4. 生地黃汁(5合)

    • 鮮地黃汁甘寒,涼血滋陰。此方用汁液緩炒他藥,一則製約芸苔子辛燥,二則防鯉魚鱗灰過澀留瘀,三則清解瘀久所化之熱。
    • 現代觀點:生地黃多糖及環烯醚萜類可抗凝血、保護血管內皮,契合「惡血衝心」之病理。

配伍邏輯

  • 動靜結合:蒲黃、芸苔子主動散瘀,鯉魚鱗灰靜止出血,生地黃汁調和寒溫,共奏「祛瘀不傷正,止血不留瘀」之效。
  • 升降同調:童子小便為引,取其鹹寒下行,導瘀熱從小便出(類似現代利用尿液代謝廢物促進血管收縮),與諸藥協同降逆醒神。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立足「瘀去新生」,通過植物藥與動物藥協同,解決外傷急性期「出血與瘀血並存」的矛盾。以散劑速效入血,針對「惡血衝心」之急症,體現中醫「急則治標」思路,符合古代戰傷、跌撲的實用需求。

傳統服藥法


蒲黃2兩,鯉魚鱗5兩(炒灰),芸苔子1兩(末),生地黃汁5合。
上先將蒲黃、芸苔子放入沙盆內,再以慢火旋滴地黃汁於內,炒令汁盡,以乾為度,與鯉魚鱗灰一起研為末。
每服2錢,以童子熱小便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蒲黃鯉魚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一。 組成:蒲黃2兩,鯉魚鱗5兩(炒灰),芸苔子1兩(末),生地黃汁5合。 主治:車馬墜撲傷折,惡血衝心迷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