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地黃湯
ZHU RU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竹茹地黃湯中加入竹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燥熱傷肺,痰熱壅盛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竹茹能有效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配合地黃滋陰潤燥,達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效果。
- 和胃降逆: 竹茹還能和胃降逆,緩解胃氣上逆、嘔吐、反胃等症狀。與地黃滋陰降火相輔相成,達到清熱降火、和胃降逆的效果。
竹茹地黃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此方中,竹茹清熱化痰,地黃清熱涼血,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止咳、潤肺生津的作用。
-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與竹茹的清熱解毒作用相配合,可緩解因熱燥引起的咳嗽、口渴、咽乾等症狀。
總之,生地黃在竹茹地黃湯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僅能清熱涼血,更能滋陰潤燥,與竹茹共同達到治療熱燥咳嗽的目的。
竹茹地黃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心脾兩虛所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此方中包含多種草藥,其中蒲黃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性味甘平,歸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瘀之功效。在竹茹地黃湯中加入蒲黃的目的,在於利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幫助改善由血瘀引起的心神不寧及睡眠障礙。此外,蒲黃還能夠調節血液循環,增強其他草藥如地黃等滋陰養血的效果,從而達到安神定志、改善睡眠品質的作用。總體而言,蒲黃在此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治療學中“標本兼治”的原則,既能針對症狀進行緩解,又能調整體質,促進整體康復。
主治功效
竹茹地黃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竹茹、生地黃、蒲黃三味藥材,其主治功效是治療九竅、四肢歧間出血的症狀。九竅是指人的五官,即眼、耳、口、鼻、舌;四肢是指人的雙手雙腳;歧間是指身體的關節處;出血是指從身體的孔竅或傷口流出的血液。因此,「九竅、四肢指歧間出血」可以翻譯成白話文為「人的五官、四肢關節處出血」。
蒲黃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其獨特的清香之氣能行氣分,導瘀結,治氣血凝滯之痛。蒲黃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及縮維醇等成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脂,治療熱毒所致之病症。同時,蒲黃還能促進患處組織之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加速炎症吸收,促進膿液排出,可以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熱毒病證所致膿瘍、癤子、癰腫等症。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竹茹性涼、味甘,入肺、胃、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主治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
中藥方劑「竹茹地黃湯」的主要成分包括竹茹、生地黃、蒲黃,具有清熱化痰、清熱涼血、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等功效,主治九竅、四肢歧間出血的症狀。蒲黃具有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的多種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竹茹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青竹茹半兩,生地黃1兩(細切),蒲黃半兩。
以水1大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陰虛血少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竹茹地黃湯,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青竹茹半兩,生地黃1兩(細切),蒲黃半兩。 主治:九竅、四肢指歧間出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