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通神餅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可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使藥效更穏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與黃芪配伍,能增強補氣固表作用,與桂枝配伍,能增強溫陽解表作用。
因此,甘草在通神餅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調和藥性,增強藥效,使藥效更穩定、更安全。
通神餅方劑中加入綠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通神餅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神志不清等症,綠豆可清熱解毒,消散熱邪,輔助藥物達到清神醒腦的效果。
- 健脾利濕:綠豆亦有健脾利濕之效,可促進體內濕氣排出,利於藥物有效吸收,更有效地發揮通神餅的藥效。
總之,綠豆在通神餅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健脾利濕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通神餅方劑中加入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暑: 荷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的功效。通神餅作為夏季常見的消暑涼品,加入荷葉能有效抵禦暑熱,緩解中暑症狀。
- 健脾開胃: 荷葉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有助於脾胃運化。通神餅常加入其他健脾開胃的藥材,與荷葉搭配使用,能更好地達到健脾開胃的效果,增強人體對夏季炎熱的抵抗力。
「通神餅」並非正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砒霜」的說法,極可能是民間流傳的偏方或迷信說法,缺乏醫學根據。
砒霜屬劇毒物質,絕不可用於藥物,其毒性極強,輕則嘔吐腹瀉,重則危及生命。中醫藥學強調藥物安全性,絕不會使用劇毒物質。
因此,所謂「通神餅」中含有砒霜的說法,極有可能為訛傳,切勿輕信嘗試,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若需瞭解正統中藥方劑,請諮詢專業中醫師。
「通神餅」方劑中使用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古人認為心神不安、精神恍惚等症狀,多因心火亢盛、神志不安所致,而硃砂能清心火、定心神,故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
- 辟邪驅邪:硃砂在古代被視為辟邪之物,具有驅邪避煞的功效。古人認為某些疾病是由邪祟入侵所致,而硃砂能驅散邪氣,保護人體健康。因此,通神餅中加入硃砂,也具有辟邪驅邪的意涵。
「通神餅」方劑中含有麝香,其作用在於開竅醒神。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利用其開竅醒神之效,以治療神志昏迷、痰迷心竅、中風昏厥等症狀。同時,麝香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有助於恢復神志。因此,在「通神餅」方劑中使用麝香,是為了快速提升患者的意識狀態,達到通神醒腦的效果。
通神餅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配方中常見成分之一為金箔。金箔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安神、定驚的作用,對於心悸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使用金箔的目的,在於調和心神,增強心臟功能,從而達到安定情緒、提升睡眠質量的效果。在通神餅的組成裡,金箔通常與其他具有補氣養血、清心除煩之功效的草藥相配合,共同發揮協同作用。由於金屬金屬性質穩定,不易氧化,且在人體內不會產生有害物質,因此作為藥用成分相對安全。然而,由於金箔價格昂貴,實際應用時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經濟條件酌情使用。總體而言,通神餅中的金箔是為了增進藥效,使整個方劑更加全面地調理心神,適宜於需要安神定志的人群使用。
中藥方劑「通神餅」中包含「銀箔」,其作用並非直接藥效,而是取其「通神」的象徵意義。
古人認為銀箔具有辟邪、驅邪、鎮驚等作用,將其加入方劑,旨在增強藥效的靈性,以達到「通神」的效果。
此外,銀箔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幫助藥物更好地吸收,同時也具有緩解疼痛、消炎止痛的作用。
因此,「通神餅」中加入銀箔,不僅是象徵意義,也有一定的藥效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神餅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瘧疾」,古稱「瘧病」,以寒熱往來、發作有時為特徵。方名「通神」隱喻其效迅捷,或能調和陰陽、截斷瘧邪。宋代前後,瘧疾多歸因於「瘧鬼」或「痰濕伏邪」,治療主張截瘧、解毒、開竅並行。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解毒清熱
- 綠豆、甘草:甘涼解毒,制衡砒霜毒性,兼清暑熱(瘧疾多發於夏秋)。
- 敗荷葉:苦平,能化濕濁,古人認為可解「瘴瘧邪氣」。
截瘧攻邪
- 砒霜(生):辛熱大毒,古方用微量「劫痰截瘧」,取其殺滅瘧原蟲(現代已知三氧化二砷抗瘧作用)。
- 朱砂、金銀箔:鎮心安神,針對瘧疾發作時的神昏譫語,亦符合「金能制木」以抑瘧疾肝風的五行理論。
開竅醒神
- 腦子(冰片)、麝香:辛香走竄,透達伏邪,助藥力直入營血,破除瘧邪纏結。
賦形與協調
- 澱粉、蜜丸:緩和砒霜刺激性,延長藥效。
- 桃柳枝煎湯送服:取其通絡祛風,增強藥勢外達。
三、配伍特點與原理推斷
此方體現「毒藥攻邪」與「護正解毒」並行的思路:
- 以毒制瘧:砒霜為君,直擊瘧邪核心,配合麝香、冰片引藥深入。
- 三層製衡:
- 甘草、綠豆解砒毒;
- 朱砂、金箔鎮心神,防痰熱上擾;
- 荷葉、桃柳枝透邪外出,避免內陷。
- 外治內服結合:繫藥於脈搏處,可能通過皮膚吸收或嗅觸藥氣輔助截瘧,屬古代「聞藥治法」的延伸。
四、總結
通神餅為古代「峻藥緩投」截瘧代表方,透過毒藥速效、香藥透邪、甘藥護胃的配伍,反映古人對瘧疾「邪伏膜原」病機的理解。其設計兼顧攻邪速率與安全性(如分年齡調整用量),雖部分用藥今已罕用,但組方層次對中醫治瘧的「毒-調-透」三法仍有啟發。
傳統服藥法
甘草末3錢,綠豆末3錢,敗荷葉3錢,砒霜半錢(生),朱砂1錢半,澱粉半錢,腦子、麝香各少許,金銀箔10片。
截瘧。
上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作餅子。
週歲每服半丸或1丸,大者2丸而止,井花水或桃、柳枝煎水磨化服,每日1次。亦可繫於候脈處。
忌燒熱飲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有出血傾向、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神餅, 出處:《得效》卷十一。 組成:甘草末3錢,綠豆末3錢,敗荷葉3錢,砒霜半錢(生),朱砂1錢半,定粉半錢,腦子、麝香各少許,金箔10片,銀箔10片。 主治:截瘧。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