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橘皮茯苓湯中使用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茯苓則擅長健脾滲濕,與陳皮搭配,可增強健脾化濕之力,有助於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行氣消脹: 橘皮茯苓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少納呆等症。陳皮能理氣行氣,消除脹滿,茯苓則能健脾利濕,配合使用,可達到行氣消脹、健脾和胃之效。
橘皮茯苓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源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橘皮茯苓湯中以橘皮疏肝理氣,茯苓則健脾滲濕,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調理脾胃,達到利水消腫、和胃止嘔的功效。
此外,茯苓還能寧心安神,與橘皮的疏肝理氣相得益彰,有助於緩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胸悶心悸等症狀。
主治功效
橘皮茯苓湯之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理
橘皮茯苓湯,由陳皮與白茯苓兩味藥材組成。《雞峯普濟方》載,此方主治「下痢煩嘔」。陳皮,即橘皮曬乾而成,其性味辛、苦、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和胃止痛之功。白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具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兩藥合用,一則理氣化痰,一則利水健脾,相輔相成。
《雞峯普濟方》之應用
《雞峯普濟方》中,橘皮茯苓湯被用於治療「下痢煩嘔」,此症狀可理解為腹瀉伴隨煩躁嘔吐。此處下痢,可能由脾胃濕滯或氣機不暢所致。陳皮可理氣健脾,使氣機調暢,脾胃功能恢復正常;白茯苓則可利水滲濕,將體內積聚的濕濁排出,從而緩解腹瀉。煩嘔則多因胃氣上逆所致,陳皮的理氣和胃功效,可使胃氣下降,止嘔止逆,達到平息煩躁的作用。
《產孕集》之應用
《產孕集》中,則將橘皮茯苓湯應用於妊娠惡阻,亦即懷孕期間的噁心嘔吐。文中指出,妊娠期由於經脈閉鎖,臟腑氣機不暢,導致津液停滯,水濕為患,產生惡心、嘔吐、四肢沉重等症狀。此時的橘皮茯苓湯,在原方的基礎上做了加減,加入了蘇梗、歸身、白芍、砂仁、生薑、青竹茹、炙甘草等藥材。
- 橘皮、茯苓:仍為君藥,發揮理氣健脾,利水滲濕之功效。
- 蘇梗:理氣寬胸,疏解氣機鬱滯。
- 歸身、白芍:養血柔肝,緩和孕婦因氣血不足引起的肢體不適。
- 砂仁:化濕醒脾,防止水濕停滯,有助於消化。
- 生薑:溫中止嘔,和胃散寒,加強止嘔效果。
- 青竹茹:清熱除煩,和胃止嘔,可緩和妊娠期火氣。
- 炙甘草:調和諸藥,補氣和中。
《產孕集》所載之橘皮茯苓湯,旨在解決妊娠惡阻中氣機不暢,水濕停滯的問題,在原有基礎上,加入了養血和中的藥材,使方劑更加溫和,適應孕婦的特殊體質。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來看,橘皮茯苓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調暢氣機、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無論是治療下痢煩嘔,還是妊娠惡阻,都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理念。其通過理氣以調和臟腑功能,通過利水以祛除體內濕邪,從而達到止瀉、止嘔、緩解不適的目的。
在《雞峯普濟方》中,該方較為簡練,主要針對脾胃濕滯引起的下痢煩嘔。在《產孕集》中,該方則進一步根據妊娠的特殊情況,進行了加減,更加側重於理氣安胎,解決妊娠期間由水濕停滯導致的嘔吐。無論應用於何種情況,該方都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病症,調整方劑組成,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陳皮半兩,白茯苓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食後白湯點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橘皮茯苓湯,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陳皮半兩,白茯苓半兩。 主治:下痢煩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