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梅花蟾酥丸中含有蟾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解毒消腫:蟾酥性寒,味苦,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功效。對於瘡瘍腫毒、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等疾病,蟾酥能迅速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蟾酥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對於瘀血腫痛、經閉痛經等病症,蟾酥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因此,梅花蟾酥丸中加入蟾酥,旨在發揮其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以治療相關病症。
梅花蟾酥丸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蟾酥等藥材配合,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力,對於熱毒瘡瘍、腫痛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開竅醒神,止癢止痛: 冰片亦具有開竅醒神、止癢止痛的作用。與蟾酥等藥材配合,可緩解因熱毒所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皮膚瘙癢等症狀,提高藥效。
梅花蟾酥丸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癲癇等症。而蟾酥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二者合用,可增強鎮心安神之效。
二、 化痰止咳: 硃砂兼具化痰止咳之功效,與蟾酥合用,可用於治療咳嗽、痰多等症。
然而,硃砂具有毒性,應謹慎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梅花蟾酥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藥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解毒生肌、收斂止血的作用。與蟾酥等藥材配伍,可增強其解毒消腫、散結止痛的功效,更能有效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疾病。
- 穩定藥性: 白礬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可吸附藥液中的水分,防止藥丸受潮變質,延長藥物的保存時間,確保其藥效穩定。
梅花蟾酥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蟾酥性寒,容易傷及陽氣,細辛可溫陽化寒,避免蟾酥寒性過重,影響藥效,並促進藥力通達病竈。
- 相輔相成,增強藥效:細辛與蟾酥在功效上相輔相成。蟾酥善於消腫止痛、解毒散結,而細辛則能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蟾酥的藥效發揮,更有效地消散病邪。
梅花蟾酥丸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基於其解毒消腫和通竅止痛的功效。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等作用。其辛溫之性可以驅散寒邪,消解毒素,而其通竅止痛的功效則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在梅花蟾酥丸中,白芷可以協同蟾酥等藥物發揮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梅花蟾酥丸中加入豬牙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藥效: 豬牙皁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蟾酥的毒性相輔相成,能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癰疽、疔瘡等疾病。
- 提高藥物穩定性: 豬牙皁可以作爲藥物的載體,幫助蟾酥等其他藥物更好地分散和穩定,減緩藥物分解,延長藥效,提高藥效的利用率。
總而言之,豬牙皁在梅花蟾酥丸中起到協同增效和提高藥物穩定性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梅花蟾酥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
白僵蠶為白僵菌感染家蠶的乾燥蟲體,性寒,味甘鹹,入肝、脾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息風止痙、化痰散結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盛生風、驚癇抽搐、中風痙厥、瘰癧痰核等病症。
梅花蟾酥丸常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癰疽腫毒、瘰癧痰核等病症,白僵蠶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息風止痙之效,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梅花蟾酥丸之傳統功效與配伍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治「咽喉七十二症」,概括咽喉腫痛、喉痹、乳蛾(扁桃體炎)、喉風(急性喉阻塞)等急重症。古醫以「七十二症」喻其適用範圍廣,主要針對熱毒壅盛、痰瘀阻閉咽喉所致之急症,臨床特徵多見咽喉腫脹、吞嚥困難、呼吸不暢,甚至痰涎壅塞。
方中含化使用,取其藥物直接作用於咽喉,透過局部滲透與辛香走竄之力,達到開關通竅、解毒消腫、化痰散結之效。金箔為衣,借其重鎮安神之性,輔助緩解熱毒上攻所致煩躁。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攻毒散結,急開關竅
- 蟾酥(5分):辛溫有毒,為外科喉科要藥,能攻毒消腫、通竅止痛,針對咽喉腫閉之急症,迅速緩解症狀。
- 梅片(冰片,3分):辛涼走竄,助蟾酥透熱開竅,清熱解毒兼引藥上行,直達咽喉黏膜。
2. 臣藥:化痰散結,清熱鎮驚
- 明礬(2錢):酸澀寒,燥濕化痰、消痈解毒,固化痰涎以利排出。
- 辰砂(硃砂,2錢):甘微寒,清心鎮驚,輔助平息熱毒上擾心神之症。
- 僵蠶(2錢):咸辛平,祛風化痰、散結利咽,針對痰瘀阻絡之喉痹。
- 青魚膽(3錢):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民間用於咽喉熱毒重症。
3. 佐使藥:宣散風邪,引藥透絡
- 細辛(2錢)、白芷(1錢):辛溫,祛風散寒、通竅止痛,辛散之力助君臣藥穿透黏膜。
- 牙皂(1錢):辛咸溫,祛痰開竅,刺激黏膜促使痰涎排出。
- 人乳為丸:甘潤緩和諸藥峻烈之性,兼助藥力吸附於局部。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毒藥攻毒、辛香開閉」為核心,結合多層次作用:
- 迅效消腫:蟾酥、梅片、青魚膽直折熱毒,抑制咽喉局部炎症。
- 痰瘀並治:明礬、牙皂、僵蠶分解粘稠痰涎,緩解氣道阻塞。
- 通竅鎮驚:細辛、白芷宣通氣機,辰砂安定神志,防熱毒內陷。
全方體現中醫「急證用峻藥」與「局部用藥」思維,針對咽喉急閉證屬痰熱瘀毒互結者,透過含化使藥力集中作用,避免內服傷胃。然方中多峻烈之品,需精確辨證為實熱閉阻方可投用。
傳統服藥法
蟾酥5分,梅片3分,辰砂2錢,明礬2錢,細辛2錢,青魚膽3錢,白芷1錢,牙皂1錢,僵蠶2錢。
上為細末,入人乳為丸,如綠豆大,金箔為衣。
每服1丸,含化。待關開氣順自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梅花蟾酥丸, 出處:《喉科紫珍集》卷下。 組成:蟾酥5分,梅片3分,辰砂2錢,明礬2錢,細辛2錢,青魚膽3錢,白芷1錢,牙皂1錢,僵蠶2錢。 主治:咽喉七十二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