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沒石膏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之效。方中因石膏性寒,易傷脾胃,而香附則可緩解石膏的寒性,並協同疏肝理氣,緩解胸悶、脘腹脹痛等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沒石膏方劑以清熱瀉火為主,但同時也需兼顧調和脾胃,避免寒涼傷脾。香附入脾經,能健脾和胃,與石膏相配合,既能清熱瀉火,又能兼顧脾胃,使藥效更為全面。
沒石膏方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 補氣扶正: 沒石膏方以清熱瀉火為主,但多用於熱病後期,患者常伴有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人參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的作用,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助於恢復元氣。
- 協調藥性: 方中寒涼藥性較強,人參的溫性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過度傷陽。同時,人參還能提高人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率,增強藥效,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總而言之,人參的加入,既可補益正氣,又能調和藥性,使清熱瀉火的同時,又能扶正固本,更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沒石膏方劑中含有訶子,主要是因為訶子具有以下兩個作用,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微寒,入肺、大腸經,能收斂腸胃,止瀉痢。沒石膏方劑主治熱病煩渴,口乾舌燥,以及熱盛傷津,大便燥結等症,而訶子有助於緩解因熱邪傷津而導致的腹瀉,並有助於改善大便乾燥等症狀。
- 清熱解毒: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沒石膏方劑以清熱瀉火為主,訶子的加入更能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從而達到更全面地治療熱病所致的諸般症狀。
沒石膏方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助藥力: 沒石膏方以清熱解毒為主,但其藥性偏寒涼,易傷脾胃陽氣。丁香辛溫,具有溫陽散寒、助藥力之效,可溫補脾胃,防止藥性過寒傷及脾胃,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芳香闢穢,增效: 丁香氣味芳香,可闢穢濁之氣,配合沒石膏方中清熱解毒的藥物,更能有效地驅散體內病邪,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沒石膏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利水滲濕: 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作用。方中以沒石膏清熱瀉火,但同時也容易傷脾胃。白朮加入可健脾固本,防止藥性過於寒涼傷及脾胃,並有助於利水滲濕,促進藥效發揮。
- 升陽舉陷,固護中氣: 白朮具有升陽舉陷之效,能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沒石膏方中以清熱瀉火為主,但若體虛氣弱,清熱過度可能導致中氣不足,出現虛寒症狀。白朮加入可補中益氣,固護中氣,防止清熱過度傷及正氣。
沒石膏方中包含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相生相剋: 巴豆性峻,能瀉熱通便,而沒石膏性寒,能清熱解毒。兩者相配,一瀉一清,寒熱相濟,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盛、大便祕結等症。
- 引藥入裏: 巴豆性烈,能開通閉塞,引導藥力深入腸胃,配合沒石膏清熱解毒,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此用法類似於“引經藥”,將藥效引導至病竈部位,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沒石膏」的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劑記載主治「疳瀉,白濁腥臭肥膩,骨熱多渴」,其適應證屬中醫「疳證」範疇,尤其以下病理特點:
- 疳瀉:小兒疳積伴隨長期腹瀉,多因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或蟲積、食滯化熱所致。
- 白濁腥臭肥膩:瀉下物黏膩濁臭,提示濕熱積滯內蘊,可能兼夾痰濁或消化不良。
- 骨熱多渴:虛熱內生,陰津耗傷,反映病程久延致氣陰兩傷或陰虛內熱。
此方針對「虛中夾實」之證,結合健脾、收澀、行氣、攻積等法,標本兼治。
方劑組成與邏輯分析
1. 君藥(核心作用)
- 沒石子:性溫澀,主收斂固腸,治久瀉久痢、遺濁,針對「疳瀉、白濁」之標症。
- 訶子(炮):煨製後澀腸止瀉力增,協同沒石子斂腸固脫。
2. 臣藥(輔助君藥)
- 香附子:行氣解鬱,疏通中焦氣滯,助脾胃升降復常,兼緩收澀藥之壅滯。
- 白朮(炒):健脾益氣、燥濕止瀉,補益脾胃之本,治疳瀉之源。
- 人參:補元氣、生津止渴,針對「骨熱多渴」之氣陰不足。
3. 佐使藥(次級作用或調和)
- 丁香:溫中降逆,醒脾化濕,兼制寒涼藥性並除腥臭濁氣。
- 巴豆(燒存性):峻下攻積之品經炮製後毒性大減,留其輕瀉作用,破除積滯鬱熱,屬「通因通用」之法,避免純補留邪。
4. 煉蜜為丸
蜂蜜甘緩補中,緩和巴豆殘留刺激性,丸劑劑型適合小兒服用。
治療原理推論
標本同治:
- 治標(瀉、濁):沒石子、訶子收澀止瀉;丁香化濁。
- 治本(脾虛積滯):白朮、人參健脾益氣;香附、巴豆行氣通積。
攻補兼施:
補益(人參、白朮)與攻邪(巴豆)並用,針對疳積「虛實夾雜」特性,避免閉門留寇。氣津並調:
人參生津治渴,香附理氣防滋膩,契合「骨熱多渴」之陰傷氣滯病機。
總結:此方以收澀止瀉為核心,結合健脾、行氣、輕瀉,適用於小兒疳積久瀉、虛實互見之複雜證候,體現中醫「澀中有通、補中寓瀉」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沒石子2個,香附子4錢,人參1錢,訶子(炮,去核)1錢,丁香1錢,白朮(炒)2錢,巴豆10粒(針穿,燒存性)。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3歲1丸,米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沒石膏, 出處:《永類鈐方》卷二十。 組成:沒石子2個,香附子4錢,人參1錢,訶子(炮,去核)1錢,丁香1錢,白朮(炒)2錢,巴豆10粒(針穿,燒存性)。 主治:疳瀉,白濁腥臭肥膩,骨熱多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