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灌鼻丸中加入青黛,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等功效。對於鼻腔炎症、出血等病症,青黛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緩解鼻腔充血、腫痛、出血等症狀。
此外,青黛還具有抑菌抗炎的功效,可以抑制鼻腔內細菌的生長,進一步促進病情的恢復。
灌鼻丸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鼻腔內炎症反應,對於因熱毒引起的鼻塞、流膿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燥濕止癢:黃連性寒燥,能有效去除鼻腔內濕氣,並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對於鼻癢、鼻腔乾燥等症狀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總之,黃連在灌鼻丸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治療鼻腔炎症、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重要作用。
灌鼻丸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解毒: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鼻腔炎症,如鼻炎、鼻竇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疼等症狀,蘆薈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改善鼻腔通氣。
- 潤燥通便: 蘆薈能潤腸通便,對於因燥熱上火而導致的鼻塞、鼻涕黏稠等症狀,蘆薈能潤燥生津,促進鼻腔分泌物的排出,緩解鼻塞。
因此,灌鼻丸中加入蘆薈,可以有效改善鼻腔炎症,同時潤燥通便,達到清熱解毒、通鼻止痛的效果。
灌鼻丸中加入瓜蒂,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瓜蒂,又名苦瓜蒂,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其主要藥效為:
- 清熱解毒: 瓜蒂能清熱解毒,對於鼻腔炎症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消腫止痛: 瓜蒂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鼻腔黏膜腫脹,減輕鼻塞疼痛。
因此,灌鼻丸中加入瓜蒂,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鼻炎等鼻腔疾病的症狀。
灌鼻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利用其潤肺止咳、宣肺止喘的功效。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止喘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或燥邪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杏仁能有效宣肺散寒、潤燥止咳,改善鼻腔通氣,緩解鼻塞症狀。
此外,杏仁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邪引起的鼻塞、流涕、鼻腔疼痛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灌鼻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記載主治「小兒一切疳,心煩腦熱」,乃針對小兒疳積所引發的虛熱內擾之證。疳積為古代兒科常見病,多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氣血津液虧耗,鬱而化熱,上擾心神;或濕熱內蘊,燻蒸頭面,故見「心煩腦熱」——即煩躁不安、頭部發熱等症狀。
其劑型設計為「灌鼻」,乃因小兒服藥困難,而鼻腔黏膜吸收迅速,可直達頭面清竅,清泄上焦鬱熱。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清熱解毒、瀉火醒腦為主,兼化濕濁、開竅安神。藥物配伍邏輯如下:
青黛、黃連:
- 青黛鹹寒,清肝瀉火、涼血解毒,善治小兒驚熱疳積。
- 黃連苦寒,清心胃實火,除煩燥濕,二藥合用以消心煩腦熱之源。
蘆薈、瓜蒂:
- 蘆薈苦寒,瀉下通便、殺蟲消疳,導熱從腸道而出。
- 瓜蒂味苦性湧,傳統用作催吐藥,此處取其「輕吐」之性,宣發上焦鬱熱,並透竅醒神。
龍腦(冰片)、蟾酥:
- 龍腦辛涼,芳香走竅,清熱開閉,助藥力上達頭目。
- 蟾酥辛溫有毒,能辟穢通絡、醒神止痛,與寒藥配伍可制其燥性,反佐以防寒涼冰伏。
粳米飯和丸:
- 粳米甘平和中,緩和諸藥峻性,避免傷及小兒嬌嫩之體。
- 以「乳汁化破」送藥,取乳汁滋陰潤燥之性,兼助藥力溫和滲透。
三、整體治療思路
本方結合「清熱瀉火、開竅醒腦、化濕消疳」三法:
- 清熱:青黛、黃連直折心肝之火。
- 開竅:龍腦、瓜蒂宣透鼻竅,引熱外散。
- 消疳:蘆薈、蟾酥殺蟲化積,通絡解毒。
通過鼻腔給藥,使藥效速達頭面,針對疳熱上攻之「心煩腦熱」,體現「上病上治」的局部用藥智慧。
四、推測可能功效延伸
除古籍所述疳熱外,從藥物組合推斷,或可用於:
- 小兒熱病初期,鼻塞煩躁、頭額灼熱者。
- 濕熱上蒙清竅所致的頭痛、目赤(需辨證加減)。
此方體現「以瀉為補」的疳證治法,通過清泄實邪,間接調護脾胃正氣,符合兒科「急則治標」的用藥特點。
傳統服藥法
青黛1錢,黃連末1錢,蘆薈1錢,瓜蒂末1錢,龍腦1杏仁大,蟾酥半杏仁大。
上為末,用粳米飯和為丸,如綠豆大。
以乳汁化破2丸,滴在鼻中,每日3兩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灌鼻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青黛1錢,黃連末1錢,蘆薈1錢,瓜蒂末1錢,龍腦1杏仁大,蟾酥半杏仁大。 主治:小兒一切疳,心煩腦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