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蔞方
GUA LOU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大腸經 21%
胃經 21%
肝經 12%
腎經 12%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瓜蔞方中包含「瓜蔞」一味藥材,主要原因如下:
- 藥性相符:瓜蔞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效。瓜蔞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淋濁帶下、瘡瘍腫毒等症,瓜蔞的藥性正好與方劑所治病症相符。
- 藥效互補:瓜蔞方中其他藥材如滑石、車前子等也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瓜蔞的加入不僅能加強清熱利濕之效,更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瓜蔞方中包含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補血養血:瓜蔞方以瓜蔞為主,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但性寒,容易傷陰。阿膠則為補血滋陰之品,能與瓜蔞相配,避免過於寒涼,同時滋陰潤燥,補血養血,使藥性更為平和。
- 緩和藥性,防止毒副作用:阿膠具有滋陰和血、潤燥止渴的功效,可以緩和瓜蔞的清熱解毒作用,防止其過於寒涼,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阿膠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
因此,阿膠的加入,可以使瓜蔞方藥性更為平和,並提高其療效,同時減少毒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瓜蔞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小兒傷冷,氣喘涎多」,屬寒邪侵肺、痰涎壅滯之證。小兒臟腑嬌弱,感寒後易肺氣上逆而喘,陽氣不化則津凝為痰。其病機關鍵在於:
- 寒邪束肺:冷氣犯肺,氣機閉鬱,宣降失常而喘。
- 痰飲內停:寒凝津液,聚而成痰,故見涎多。
組成藥物與治療邏輯
1. 瓜蔞(栝樓實)
- 古代認識:味甘微苦,性寒,歸肺、胃經。《本草綱目》載其「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
- 本方作用:
- 寬胸滌痰:其質地綿潤,能化胸膈痰濁,尤善治痰熱黏稠之證。雖原證屬寒,然與溫藥配伍(如阿膠、沙糖),可制其寒性而存化痰之效。
- 宣暢氣機:瓜蔞體輕中空,結構如肺絡,取其「象形」之理,開鬱通閉以平喘。
2. 阿膠
- 古代認識:甘平質潤,歸肺、肝、腎經,《神農本草經》言其「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 本方作用:
- 溫潤補肺:阿膠驢皮熬製,性溫能散寒,潤而不滯,助肺氣宣發以驅寒邪。
- 止咳寧絡:寒喘久咳易傷肺絡,阿膠滋陰養血,固護肺絡,防痰咳耗損。
3. 沙糖
- 古代認識:甘溫,入脾、肺經,《本草匯言》稱其「和脾潤肺,止渴消痰」。
- 本方作用:
- 溫中化痰:甘能緩急,溫可散寒,助阿膠溫肺化飲,兼矯瓜蔞寒性。
- 健脾布津:小兒脾常不足,沙糖補土生金,斷痰飲之源。
配伍與製法原理
蒸製意義:
- 去性存用:瓜蔞生用性寒,經飯甑蒸製後寒性減,痰咳力存。
- 藥性融合:密閉蒸焗使阿膠、沙糖滲入瓜蔞,取其「同氣相求」之理,痰瘀同治。
劑型設計:
- 瓜蔞為容器:仿「肺主宣發」之象,藥力直達上焦。冷服防熱藥辛散太過,契合小兒「陰常不足」體質。
推論整體作用機制
此方從「寒、痰、虛」三層著手:
- 溫散寒邪:阿膠、沙糖溫肺健脾,解外寒內飲。
- 潤化頑痰:瓜蔞滌痰,沙糖潤痰,使稠涎易咯。
- 培土生金:沙糖補脾益氣,助肺氣宣降復常。
全方藥簡力專,體現古人「以潤製寒」、「以形治形」之巧思,尤適小兒寒喘夾痰之輕證。
傳統服藥法
瓜蔞(大者)1個(大者,開一蓋子), 阿膠1分, 沙糖半兩。
2味入瓜蔞內,以蓋子依舊封著,白紙都糊,入飯甑蒸兩遍,傾出,隨兒大小約多少,冷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瓜蔞方,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吉氏家傳》。 組成:瓜蔞(大者)1個(大者,開一蓋子),阿膠1分,沙糖半兩。 主治:小兒傷冷,氣喘涎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