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粉丸

炒粉丸

CHAO F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8.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6%
肺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16%
腎經 16%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炒粉丸中含有巴豆,乃因其具有峻下逐水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入脾、大腸經,具有破積消癥、逐水消腫之效,對於水腫、積聚、便祕等症狀效果顯著。

然而,巴豆性猛毒烈,需經炮製後方可入藥。炒粉丸中巴豆經過炒制,降低其毒性,並使其藥性更加柔和,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攻下逐水、消腫止痛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炒粉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積聚涎塊」結聚心腹,屬中醫「癥瘕積聚」範疇。其病機為痰濕、瘀血與氣滯互結,導致:

  1. 疼痛:氣血不通則痛,故見心腹刺痛日久不癒。
  2. 胃氣上逆:痰阻中焦,胃失和降,故乾嘔、減食。
  3. 病位深痼:積聚成塊,需峻藥攻逐。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配伍:蚌粉(燥濕化痰)+巴豆(峻下攻積)

  1. 巴豆炒製

    • 巴豆辛熱大毒,去殼膜後減其峻烈之性,炒後更緩毒性。
    • 其藥性「得熱則行」,炒赤後增強溫通破積之力,針對痰瘀互結之積塊。
    • 炒後去巴豆不用,既取其藥性熏透蚌粉,又避直接服用之險。
  2. 蚌粉醋丸

    • 蚌粉鹹寒,本可化痰散結,經巴豆炒製後賦予溫通之性,形成「寒熱相制」。
    • 醋能軟堅散結,助溶解痰瘀;丸劑緩攻,防藥力過猛。

配伍思路

  • 以通為用:巴豆溫通破滯,開瀉痰積;蚌粉化痰軟堅,標本兼顧。
  • 引經佐使
    • 男子臍腹痛用茴香酒:茴香暖下焦,酒行藥勢。
    • 婦人血氣用薑酒:薑溫中散寒,酒活血。
    • 敗血衝心加童便、當歸:童便降火化瘀,當歸補血行血,防攻邪傷正。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體現「去性存用」的炮製智慧:

  1. 攻逐痰積:借巴豆辛烈之氣破除積滯,炒後取其性而去其形。
  2. 溫化寒痰:蚌粉得巴豆之熱性,轉化為溫化痰飲之效。
  3. 分證施治:透過不同藥引,定向導引藥力至病灶(如寒積、血瘀等)。

適用於痰濕瘀血互結之實證,然須辨證精準,免誤傷正氣。

傳統服藥法


蚌粉1兩,巴豆7粒(去殼及膜)。
上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丈夫臍腹痛,炒茴香酒吞下;婦人血氣,炒薑酒送下;敗血衝心,童子小便和當歸酒服;常服,薑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嘔吐多痰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炒粉丸, 出處:《得效》卷四。 組成:蚌粉1兩,巴豆7粒(去殼及膜)。 主治:積聚涎塊,結於心腹之間,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癒,或乾嘔減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