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散

CHAI 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心包經 18%
三焦經 18%
肝經 18%
膽經 18%
脾經 9%
肺經 9%
胃經 9%
心包經
三焦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散的組成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擅長疏肝解鬱,散結止痛。柴胡散主要針對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精神抑鬱等症狀,柴胡的疏肝解鬱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清熱解表: 柴胡散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兼夾肝鬱之證。柴胡具備清熱解表之效,可有效緩解外感初期發熱、惡寒、頭痛等症狀,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解表作用。

因此,柴胡散中加入柴胡,既能疏肝解鬱,又能清熱解表,可有效治療肝鬱氣滯、外感風寒或風熱等症狀。

柴胡散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其 和胃降逆燥濕止嘔 的功效。

柴胡散以柴胡疏肝解鬱為主,但肝鬱易犯脾胃,導致氣機不暢,甚至出現嘔吐、腹脹等症狀。半夏能 降逆止嘔,化痰止咳,可緩解柴胡疏肝解鬱後可能引發的胃氣上逆、脾胃不和等問題。

此外,柴胡散中的黃芩、枳實等藥材,可能造成脾胃濕困。半夏燥濕化痰,有助於 去除脾胃濕氣,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柴胡散」

柴胡散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主要成分為柴胡、半夏,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主治傷寒。

  • 柴胡: 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半夏: 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柴胡散的組成成分互相協調,共同發揮藥效,適用於治療傷寒往來寒熱而嘔的症狀。需要注意的是,柴胡散性微寒涼,應根據個人體質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總結: 柴胡散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主要成分為柴胡、半夏,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主治傷寒。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可有效緩解傷寒往來寒熱而嘔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1兩(去苗),紫蘇莖葉1兩,陳橘皮1兩半(湯浸,去瓤,焙),桑根白皮1兩(銼),石膏2兩,麻黃半兩(去根節),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散。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結膜炎瘧疾容易流眼淚排尿困難鼻塞尿道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前列腺增生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散,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柴胡根1兩,半夏5錢(洗)。 主治:傷寒,往來寒熱而嘔。

柴胡散, 出處:《補要袖珍小兒》卷四。 組成:柴胡5錢,地骨皮5錢,甘草5錢。 主治:小兒骨蒸潮熱,面黃瘦弱。

柴胡散, 出處:《博濟》卷一。 組成:柴胡1兩(去苗),大黃1兩,朴消1兩,甘草半兩,枳殼1兩(去瓤)。 主治:傷寒日數過多,心中氣悶,或發疼痛,狂言不定,狂躁不得眠,大小便不通。

柴胡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柴胡(去蘆)2兩,鱉甲2兩(醋浸1宿,炙令黃),甘草1兩,知母1兩,秦艽1兩半。 主治:榮衛不順,體熱黃瘦,筋骨疼痛,多困少力,飲食進退。虛勞羸瘦,盜開。

柴胡散,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柴胡4兩(洗,去苗),甘草1兩(炙)。 主治:推陳致新,冬月潤心肺,止咳嗽,除壅熱,春、夏禦傷寒時氣,解暑毒。主治:傷寒時疾,中暍伏暑,邪入經絡,體瘦肌熱,發熱不解,有類傷寒,欲作勞瘵。

柴胡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柴胡、黃芩、升麻、知母、陳皮、前胡、白朮、雲苓、麥冬、貝母、甘草、蒼朮、川芎、當歸、紫蘇、蔥白。 主治:冬時嚴寒之氣,身體虛弱爲寒所傷,即發於冬而致妊娠正傷寒,輕則寒熱微咳,鼻塞聲重,重則頭疼體痛,後或轉爲壯熱,腰疼四肢沉重,甚則墮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