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通絡痹方
XUAN TONG LUO BI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4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宣通絡痹方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絡痹症多因風寒濕邪入侵經絡,導致氣血瘀阻,不通暢而引起。羚羊角可清熱解毒,化解痺痛之邪,使經絡通暢。
- 平肝熄風,鎮痙止痛: 羚羊角能平肝熄風,鎮痙止痛,對於絡痹症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痙攣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宣通絡痹方中加入羚羊角,可起到清熱解毒、豁痰開竅,平肝熄風,鎮痙止痛之功效,有助於緩解絡痹症的症狀,促進疾病的康復。
宣通絡痹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 白僵蠶性寒,味苦,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尤其適用於風寒濕痹、筋脈拘攣等痹症。
- 散結消腫: 白僵蠶還具散結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消散經絡之瘀阻,改善局部腫脹、疼痛等症狀,進一步促進痹症的康復。
因此,白僵蠶在宣通絡痹方中,扮演著重要的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的角色,是治療痹症的有效藥材。
宣通絡痹方中包含桂枝,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溫經通絡:桂枝性溫,味辛,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可溫暖經絡,改善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宣通經絡,恢復肢體功能。
2. 祛風散寒:桂枝亦為祛風散寒之要藥,可散寒止痛,緩解風寒溼邪所致的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從而達到宣通經絡、緩解疼痛的目的。
宣通絡痹方中包含天麻,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痙:天麻具有平肝息風、止痙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筋脈痹阻、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活血化瘀:天麻亦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阻滯,緩解痺痛,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因此,宣通絡痹方中加入天麻,可以有效地祛風止痙、活血化瘀,從而達到治療痺症的目的。
宣通絡痹方中加入梔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清熱解毒: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涼血止血的功效。痹症常因濕熱侵襲經絡,導致疼痛腫脹,梔子可清熱解毒,化解濕熱,緩解疼痛。
二、 涼血止痛: 梔子能涼血止痛,對於痹症引起的紅腫熱痛,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其清熱涼血之性,可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宣通絡痹方中包含鈎藤,主要由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通經絡,活血止痛:鈎藤性平,味甘苦,入肝經,具有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功效。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經絡阻滯,從而緩解痹症引起的疼痛和麻木。
- 平肝熄風,鎮靜安神:鈎藤亦有平肝熄風、鎮靜安神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引發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鈎藤能有效緩解。
因此,宣通絡痹方中加入鈎藤,可以發揮其疏通經絡、活血止痛,以及平肝熄風、鎮靜安神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痹症。
宣通絡痹方中使用牡丹皮,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阻絡所致的痹痛症。
- 疏通經絡,止痛消腫:牡丹皮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有助於改善因血瘀阻絡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對於風寒濕邪痹阻經絡、血脈不通所致的痹痛,牡丹皮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宣通絡痹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雜病源流犀燭》、《臨證指南醫案》、《沈氏尊生書》等古籍皆指出,宣通絡痹方主要用於治療「牙癰後頰車穴閉,口不能張」的病症。此類病症的特點為牙癰之後,因病邪深入經絡,導致頰車穴(位於下頷角前上方,咀嚼時隆起之處)附近肌肉僵硬,致使口張困難。此外,本方亦可用於治療因陰虛內熱所致的牙關緊急,亦可輔助治療骨槽風(又名穿腮毒),尤其適用於病程遷延,藥餌難效之情況。
治療原理:
宣通絡痹方的組成藥味,可見其治療思路為「通絡散結,清熱熄風,活血止痛」。具體而言:
- 羚羊角、天麻、鉤藤: 此三味藥皆有平肝息風之效。其中,羚羊角長於清熱解毒、平肝熄風;天麻則能鎮靜安神、平肝息風;鉤藤亦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之功。三藥合用,能針對病機中的內熱,起到清熱熄風、疏通經絡的作用,並緩解因風動所致的肌肉痙攣。
- 白僵蠶: 具有散結消癥、疏風止痛之功。僵蠶入絡,可將絡脈中之瘀滯、痰結逐漸消散,助於解除局部經絡之痹阻,緩解牙關緊閉之症狀。
- 桂枝: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雖本證多見內熱,然絡脈痹阻,亦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桂枝能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使藥力直達病所。
- 牡丹皮: 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之功。牡丹皮既可清泄絡中之熱邪,又可活血散瘀,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經絡的通暢。
- 梔子: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可清泄體內之熱邪,防止熱邪化火,並能引導濕熱下行,以助邪熱之清除。
綜合分析:
此方以平肝熄風為要,清熱涼血為輔,兼以活血散瘀、通絡散結。各藥相合,既能針對陰虛內熱之本,又能解決經絡痹阻之標,標本兼顧。其主要作用機理為:
- 疏通經絡: 通過白僵蠶、桂枝、牡丹皮的合用,疏通經絡,改善局部氣血循環,解除因經絡痹阻所致的肌肉痙攣和口張困難。
- 清熱熄風: 羚羊角、天麻、鉤藤、梔子等藥物,能清泄內熱,平熄肝風,緩解因內熱所致的肌肉緊張和痙攣。
- 活血散瘀: 牡丹皮能活血散瘀,改善局部微循環,並有助於消散炎性物質,促進病情的恢復。
由此可見,宣通絡痹方針對牙癰後遺留的經絡痹阻,具有明確的治療作用。其組方精巧,能有效解決病邪深入經絡的疑難病症。
傳統服藥法
羚羊角、白僵蠶、川桂枝尖、煨明天麻、炒丹皮、黑山梔、鈎藤鈎。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痛之功,可用於治療牙癰。但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宣通絡痹方,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組成:羚羊角、白僵蠶、川桂枝尖、煨明天麻、炒丹皮、黑山梔、鉤藤鉤。 主治:牙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