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菖蒲參麥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固元、益血生津之效。菖蒲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之功,但其性寒,易傷脾胃。人參可補益脾胃之氣,防止菖蒲寒性傷脾。
- 增強藥效: 人參與菖蒲、麥冬等藥物搭配,可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人參能補氣生津,配合麥冬滋陰潤肺,可緩解菖蒲的燥性,使藥效更平和,提高藥物的整體療效。
菖蒲參麥丸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石菖蒲性辛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之效。菖蒲參麥丸常用於治療神志不清、健忘失眠等症狀,石菖蒲可通過開竅醒神,改善腦部功能,提高記憶力,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化濕利水: 石菖蒲還具有化濕利水的功效,可祛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運化,配合參麥等補益藥材,更能起到健脾益氣、補益心腎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菖蒲參麥丸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健脾益氣之效: 遠志味甘苦,性溫,入心、脾經,具有安神益智、開竅醒脾之效。與菖蒲、人參、麥冬等藥材配伍,能增強健脾益氣之效,促進氣血生化,使心神安定,神志清醒,提高機體抵抗力。
- 治療心神不寧,健忘失眠: 遠志善於治療心神不寧,健忘失眠等症狀。與菖蒲、人參、麥冬等藥材配伍,能起到安神定志,益氣養血,健脾開胃,改善睡眠,提高記憶力的作用。
菖蒲參麥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之效。其能緩解肺燥津傷,咽乾口渴,以及心陰不足,心悸失眠等症狀。
- 配伍協調,增強療效: 菖蒲、人參、麥冬三味藥材,在菖蒲參麥丸中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之效,能與菖蒲的開竅醒神、人參的補氣益脾相配合,使藥效更加協調,療效更加顯著。
菖蒲參麥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菖蒲參麥丸中常有補氣、健脾等藥物,加入當歸可平衡藥性,防止單純補氣而損傷陰血,並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 改善心神不寧,增強藥效: 當歸可養血安神,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配合菖蒲、參、麥等藥物,共同達到益氣養神、安神定志的功效,提升整體藥效。
菖蒲參麥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
- 行氣止痛: 川芎可疏通經絡,解除氣滯血瘀,進而緩解疼痛。菖蒲參麥丸主治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而川芎的加入可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心神狀態,達到更好的療效。
菖蒲參麥丸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活血化瘀: 乳香味辛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菖蒲參麥丸主治心氣不足、心血瘀阻所致的心悸、胸悶、失眠等症狀,乳香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血瘀阻,緩解胸悶、心悸等症狀。
- 通絡止痛: 乳香能通經絡、止疼痛,對於心血瘀阻所致的胸痛、心痛等症狀,乳香可以發揮疏通經絡、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更能達到治療效果。
菖蒲參麥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旨在針對心神不寧、煩躁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因心火上炎、心神不寧引起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硃砂能有效清心降火、安神定志。同時,硃砂亦可清熱解毒,對於一些伴有熱毒的失眠症狀,亦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然而,硃砂為重金屬,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需遵醫囑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菖蒲參麥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小兒語遲」,即兒童語言發育遲緩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與「心腎不足」、「痰蒙清竅」或「氣血虧虛」相關,導致神識不慧、舌本不利,故而語言表達障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益氣養心,開竅醒神
- 人參(3錢):大補元氣,振奮心脾之氣,助心神清明。
- 麥冬(5錢,去心):養陰清心,潤肺生津,與人參搭配,氣陰雙補,改善心神失養。
- 石菖蒲(5錢)、遠志肉(5錢):二藥為經典「開竅化痰」組合。菖蒲化濕豁痰、醒神益智;遠志交通心腎,助心神上達於舌。此配伍針對「痰濁蒙蔽心竅」之語遲機制。
2. 調和氣血,活血通絡
- 當歸(5錢)、撫芎(4錢):養血活血,疏通經絡。氣血充盈則腦髓得養,舌脈通利,助語言功能。
- 乳香(1錢5分,去油):少量用之,活血止痛,疏通氣血滯澀,助當歸、川芎之效。
3. 安神定志,兼顧標本
- 辰砂(1錢5分,朱砂為衣):重鎮安神,清心火而定驚。作為「衣」外用,增強鎮靜之效,且防內服過量之弊。小兒心神不寧、易驚者尤宜。
4. 劑型與服法設計
- 煉蜜為丸:蜂蜜緩和藥性,兼顧滋潤,適合小兒嬌嫩之體。
- 米飲送服:米飲護胃健脾,助藥力吸收,避免苦寒傷正。
綜論治療原理
此方以「補心益氣、化痰開竅」為主軸,結合「養血活血」之法,標本兼治:
- 補養根基:人參、麥冬補氣陰,當歸、川芎養氣血,從根本改善心腎不足、氣血虛弱之因。
- 化痰通竅:菖蒲、遠志直剷「痰濁蒙竅」之障,促進神識與舌體協調。
- 安神定志:辰砂鎮靜,佐乳香活血,使氣血調和、神安志定,語言功能自得發展。
全方契合中醫「心主神明」、「舌為心之苗」理論,通過調節心神與氣血,促進兒童語言發育。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石菖蒲5錢,遠志肉5錢,麥冬(去心)5錢,當歸5錢,撫芎4錢,乳香(去油)1錢5分,辰砂1錢5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米大,朱砂為衣。
每服20丸,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菖蒲參麥丸, 出處:《幼科指掌》卷三。 組成:人參3錢,石菖蒲5錢,遠志肉5錢,麥冬(去心)5錢,當歸5錢,撫芎4錢,乳香(去油)1錢5分,辰砂1錢5分。 主治:小兒語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