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抵當湯

代抵當湯

DAI DI D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心經 20%
脾經 14%
胃經 7%
腎經 7%
膽經 5%
心包經 5%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代抵當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劑中以當歸補血活血,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氣血不足而引起的各種症狀。
  2. 引藥入血:當歸具有引藥入血的作用,可以將方劑中其他藥物的藥力更好地引導至血分,提高藥效的發揮。

代抵當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為了緩解其藥性及保護脾胃。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的功效。但其性偏寒,對於脾胃虛弱者,易造成脾胃受寒,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狀。

代抵當湯中加入白芍,可起到緩解其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同時,白芍的養血柔肝功效,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代抵當湯中使用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滋陰,養血填精: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腎、肝經,具有補腎陰、養血、填精的功效。方中以熟地黃為君藥,可補益腎陰,滋養肝血,改善腎虛、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面色蒼白等症狀。
  2. 配伍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熟地黃與其他藥物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提升藥效。例如,與當歸、白芍等藥物配伍,可滋陰養血,緩解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面色萎黃等症狀。與茯苓、澤瀉等藥物配伍,可健脾利濕,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

代抵當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代抵當湯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川芎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疏通經絡: 川芎具有開竅醒腦的作用,能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藥效的發揮。代抵當湯常用於治療頭部、頸部、肩部等部位的疼痛,川芎的加入能促進藥效在這些部位的吸收和發揮。

代抵當湯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經活絡: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使用穿山甲,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並減輕疼痛。
  2. 消腫散結:穿山甲善於消腫散結,尤其對於乳腺增生、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效果顯著。代抵當湯常用於治療乳癰、乳房腫塊等疾病,穿山甲的加入能起到消腫散結、促進乳汁流通的作用。

代抵當湯方劑中包含花蕊石,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一、清熱解毒:花蕊石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毒,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利濕消腫:花蕊石亦具有利濕消腫的功效,可針對濕熱所致的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代抵當湯整體功效為清熱解毒、利濕消腫,花蕊石的加入恰好能輔助藥方發揮其功效,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代抵當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蓄血為中醫病證名,指瘀血停積於體內,常見於下焦(如膀胱、子宮等部位),臨床可見少腹硬滿疼痛、小便自利、發狂或如狂、脈沉結等症。此方主治蓄血,推測其功效以活血化瘀、通絡消癥為主,通過疏通瘀阻、消散積血以緩解症狀。

組成分析及邏輯推理

  1. 當歸(2錢)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血中聖藥,既能養血以固本,又能化瘀以通滯。
  2. 白芍(2錢)

    • 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
    • 功效養血斂陰、柔肝止痛,與當歸配伍可增強養血調血之功,並緩解瘀血所致疼痛。
  3. 熟地(2錢)

    • 性味甘微溫,歸肝、腎經。
    • 功效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為補血要藥,與當歸、白芍共築養血基礎,防止活血過猛傷正。
  4. 川芎(1錢)

    • 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 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為血中氣藥,能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推動氣血運行以助化瘀。
  5. 山甲(穿山甲,2錢)

    • 性味鹹微寒,歸肝、胃經。
    • 功效活血消癥、通經下乳、消腫排膿,其性善走竄,能破血逐瘀、通絡散結,針對蓄血之頑固瘀阻。
  6. 花蕊石(1錢)

    • 性味酸澀平,歸肝經。
    • 功效化瘀止血,既能散瘀,又能防止出血,適用於瘀血兼見出血傾向者。
  7. 童便煎服

    • 童便(健康兒童尿液)古代用於引藥下行、滋陰降火、散瘀止血,可增強藥力達於下焦,助化瘀之效。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養血為基礎,活血破瘀為核心,體現「攻補兼施」思路:

  • 養血組(當歸、白芍、熟地):補益陰血,防止活血藥耗傷正氣。
  • 活血組(川芎、山甲、花蕊石):川芎行氣活血,山甲破血通絡,花蕊石散瘀止血,共奏消瘀化積之效。
  • 童便:引藥下行,直達下焦蓄血病所,兼制山甲之峻烈。

全方通過養血與破瘀並用,既祛除瘀血,又護養氣血,適合瘀血日久兼見血虛之證,體現中醫「祛邪不傷正」的辨治思想。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白芍2錢,熟地2錢,川芎1錢,山甲2錢,花蕊石1錢。
入童便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血活血止血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補血活血止血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代抵當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五。 組成:桃仁、蓬朮、大黃、芒消、當歸、生地。 主治:蓄血。

代抵當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八。 組成:當歸2錢,白芍2錢,熟地2錢,川芎1錢,山甲2錢,花蕊石1錢。 主治:蓄血。

代抵當湯, 出處:《血證論》卷八。 組成:大黃1錢(酒炒),莪朮1錢,山甲珠3斤,紅花1錢,桃仁3錢,丹皮3錢,當歸3錢,牛膝2錢,夜明砂3錢。 主治:蓄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