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地膚子洗劑」中包含「地膚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止癢消炎:地膚子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消炎的功效。對於皮膚濕疹、皮炎、痱子、蟲咬等引起的瘙癢、紅腫、膿皰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涼血止血:地膚子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濕疹、皮炎等引起的滲液、出血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將地膚子加入洗劑中,可以有效改善皮膚炎症,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消炎的效果。
地膚子洗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癢、解表散寒的功效。地膚子本身有清熱解毒、止癢止濕的功效,與防風搭配使用,可加強其止癢效果,並能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 協調藥性: 地膚子偏涼性,而防風偏溫性,二者配伍,可起到寒熱相濟、陰陽調和的作用,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單味藥物過於寒涼或溫燥,更加適合外用。
地膚子洗劑中加入獨活,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濕、止癢的功效。
獨活味辛、苦,性溫,入肝、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地膚子洗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而獨活可以疏散風濕,止癢止痛,與地膚子的清熱解毒、止癢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炎止癢,促進皮膚癒合的療效。
地膚子洗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功效。地膚子本身也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白芷的加入可以加強其功效,對因濕熱、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皮炎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促進傷口癒合:白芷還具有生肌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對於一些皮膚損傷,例如擦傷、燙傷等,白芷可以幫助傷口更快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地膚子洗劑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涼血止癢: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皮膚因濕熱、炎症引起的瘙癢、紅腫等症狀。地膚子本身也有清熱解毒、止癢的作用,與赤芍相輔相成,加強止癢效果。
- 消炎止痛: 赤芍能抑制炎症因子釋放,減輕炎症反應,並具有止痛作用,可減輕皮膚因病變引起的疼痛感。對於一些伴有紅腫、疼痛的皮膚病,加入赤芍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地膚子洗劑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蟲止癢:花椒性溫,具有辛辣的氣味,可驅散皮膚表面的寄生蟲,如蟎蟲、跳蚤等,同時也能麻痺蟲體,減輕其對皮膚的刺激,達到止癢的效果。
- 溫陽散寒:花椒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對於因寒濕引起的皮膚瘙癢、溼疹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花椒在中藥方劑中起到了驅蟲止癢、溫陽散寒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等問題。
地膚子洗劑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肺熱、利咽喉、解毒之效。地膚子洗劑多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而桑白皮可以清熱解毒,減輕皮膚炎症。
- 止癢消腫: 桑白皮還具有一定的止癢消腫功效,可以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這對於治療濕疹、皮炎等伴隨瘙癢的皮膚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地膚子洗劑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感染,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瘙癢症狀。
- 與地膚子功效相輔相成:地膚子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功效,與苦參的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功效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皮膚,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地膚子洗劑中加入苦參,可有效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膚子洗劑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皮膚瘙癢症、荨麻疹」,屬中醫「風瘙癢」「隱疹」範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由風邪外襲、濕熱內蘊或血熱風燥所致,表現為皮膚紅腫、搔癢難忍、疹塊遊走。方中以煎湯外洗之法,直接作用于患處,共奏祛風除濕、清熱止癢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祛風解表,透邪外出
- 防風、獨活、荊芥、白芷:均為辛散之品,善祛風邪。防風為「風藥潤劑」,獨活祛風勝濕,荊芥輕揚透疹,白芷散風止癢兼能消腫。四藥協力,開腠理、透邪氣,緩解風邪襲表之瘙癢。
清熱燥濕,解毒止癢
- 地膚子、苦參:為方中核心藥對。地膚子清熱利濕,「去皮膚中積熱」(《本草原始》),苦參大苦大寒,燥濕殺蟲,專治「疥癩惡瘡」(《神農本草經》)。二者針對濕熱浸淫肌膚之病機。
- 川椒:辛溫走表,可除濕止癢,其局部刺激作用能促進血行,助他藥滲透。
涼血活血,調和營衛
- 赤芍:清熱涼血、散瘀通絡,針對「血熱生風」或風邪鬱久化熱之病變,改善皮膚紅腫熱癢。
- 桑白皮:瀉肺利水,導濕熱下行,肺主皮毛,此藥從氣分調節皮膚濕熱蘊結。
治療原理綜述
本方外洗患處,藉藥力直達病所,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祛風透邪:辛散藥開泄腠理,驅散表邪,阻斷風邪與濕熱相搏。
- 清熱除濕:苦寒藥清解濕熱毒邪,減少滲出與瘙癢。
- 活血疏絡:改善局部氣血壅滯,促疹癢消退。
整體配伍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及「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中醫思路,適用於風濕熱邪鬱表之皮膚病症。
傳統服藥法
地膚子12克,防風10克,獨活10克,荊齊10克,白芷10克,赤芍10克,川椒10克,桑白皮10克,苦參10克。
用水1.5升煎沸,洗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應注意濃度。
- 本方劑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膚乾燥、脫皮等不良反應。
- 本方劑不宜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膚子洗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地膚子12g,防風10g,獨活10g,荊薺10g,白芷10g,赤芍10g,川椒10g,桑白皮10g,苦參10g。 主治:皮膚瘙癢症,蕁麻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