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驚茯神散

YA JING FU S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心經 16%
胃經 14%
肺經 12%
脾經 11%
大腸經 11%
心包經 6%
腎經 4%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壓驚茯神散」中包含「茯神」,是因其具有安神定驚之效。茯神為茯苓的菌核,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利水滲濕的作用。

茯神能安神定驚,主要是因其能益氣健脾,脾氣健運則心神安寧。此外,茯神還能滲濕利水,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進一步減少心神不安的現象。因此,茯神是治療驚悸不安、心神不寧的常用藥材,在「壓驚茯神散」中發揮重要作用。

「壓驚茯神散」中包含「升麻」,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疏風解表,升舉陽氣: 升麻性味辛涼,入肺經,具有疏散風邪、解表退熱的作用。驚嚇患者往往伴有心神不寧、氣機鬱結等症狀,升麻可疏解表邪,使氣機暢達,解除驚恐之氣。
  2. 升陽止瀉,固攝心神: 升麻具有升陽止瀉的功效,可提升脾胃陽氣,固攝心神。驚嚇患者往往伴有脾胃虛弱、氣虛下陷等症狀,升麻可補氣升陽,止瀉固本,從而穩定心神,緩解驚恐。

壓驚茯神散中含有犀角,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傳統觀念:古代醫學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能有效治療熱病神昏、驚癇抽搐等症狀。而壓驚茯神散本身即針對小兒驚癇、夜啼不安等症狀,因此將犀角列入方劑之中,以期達到鎮驚安神之效。

二、稀有性:犀角自古以來被視為珍貴藥材,其價格昂貴且難以取得。因此,將犀角列入方劑中,也象徵著此方劑的珍貴性和療效的可靠性。

然而,隨著犀牛的瀕臨絕種,犀角已被國際公約禁止貿易。因此,現今已不再使用犀角作為藥材,而是使用其他中藥材替代,以確保藥效並保護動物資源。

壓驚茯神散中包含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代赭石味甘、澀,性平,歸心、脾經,具有鎮驚安神、止嘔止瀉的功效。其性沉降,能平肝熄風,對於因肝氣不舒、心神不安所致的驚悸、失眠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降逆止嘔:代赭石可降逆止嘔,對於因脾胃不和、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眩暈等症狀,亦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代赭石在壓驚茯神散中,不僅能起到鎮驚安神的作用,還能幫助降逆止嘔,達到整體緩解驚悸、失眠、嘔吐等症狀的效果。

「壓驚茯神散」中包含「鈎藤」的主要原因如下:

  1. 鎮驚安神: 鈎藤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鎮驚安神之效。其能有效緩解因肝陽上亢、心神不寧所致的驚悸、失眠、心煩意亂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起到安神定志、壓驚止恐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鈎藤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其他藥物清熱瀉火,緩解因熱毒內擾而引發的驚厥、煩躁不安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壓驚茯神散方中加入大黃,看似與安神定驚的主旨相悖,實則為其妙用所在。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此處加入大黃,目的在於清熱瀉火,以解心火上炎、神志不安之症。

當心火熾盛,鬱熱上擾心神,就會出現心悸、失眠、煩躁、驚恐等症狀。大黃瀉火降心,可使心火得到宣泄,從而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

因此,壓驚茯神散中加入大黃,並非單純的鎮驚,而是通過清熱瀉火,達到心火降伏,心神安定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壓驚茯神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茯神:寧心安神,利水滲濕
  • 升麻:清熱解毒,升陽舉陷
  • 犀角:清熱涼血,解毒止痛
  • 代赭石:平肝降逆,止血安神
  • 鋒藤:清熱平肝,息風止顫
  • 大黃:攻下通便,清熱解毒

古籍記載:

《太平聖惠方》記載:「治小兒針後。宜服壓驚茯神散方。」

主治功效分析:

從《太平聖惠方》的記載來看,「壓驚茯神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針刺後的驚恐不安。結合方劑的組成分析,此方劑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寧心安神,定驚止悸: 茯神為君藥,其性平和,主要功效為寧心安神,可有效緩解小兒因針刺而引起的驚恐、不安、煩躁等情緒。代赭石亦有安神之功,與茯神協同,加強定驚之效。

  2.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針刺操作,可能會造成局部微小的損傷,進而產生熱象,犀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痛的功效,可緩解針刺後可能出現的紅腫熱痛等症狀,同時清解針刺可能帶來的邪氣。升麻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協助犀角。

  3. 疏通腸道,排除積熱: 大黃具有攻下通便的功效,可將體內積滯的熱邪通過排便排出體外,亦有助於緩解針刺後可能引起的腸胃不適。

  4. 平肝熄風,鎮靜安神: 鋒藤具清熱平肝、息風止顫之功,可緩解小兒因驚恐而導致的肝陽上亢、風動等症狀。代赭石亦有平肝降逆之效,配合鋒藤以收鎮靜安神之效。

  5. 升舉清陽,調整氣機: 升麻不僅能清熱解毒,更可升陽舉陷,提振體內正氣,使氣機恢復順暢,有助於改善小兒因驚恐而導致的氣機紊亂。

綜合而言,「壓驚茯神散」針對小兒針刺後可能出現的驚恐不安、煩躁哭鬧等症狀,以寧心安神、清熱解毒、疏通腸道、平肝熄風、升陽舉陷等多重功效協同作用,使患兒恢復平靜,達到治療目的。其配伍考量周全,藥性平和,體現了古人在治療小兒疾病方面的細緻與智慧。此方雖以「驚」為重點,但考量針刺可能帶來的各方面影響,故以複方多重功效,全面調理。

傳統服藥法


茯神半兩,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代赭(細研)1分,鈎藤1分,川大黃(銼碎,微炒)1分。
上為粗散。
每服1錢,以水1小蓋,煎至4分,去滓,放溫,針後漸漸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含有大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 本方含有犀角,有破血行血的作用,因此月經期間、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壓驚茯神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茯神半兩,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代赭(細研)1分,鉤藤1分,川大黃(銼碎,微炒)1分。 主治:小兒無辜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