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驚犀角飲子
YA JING XI JIAO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壓驚犀角飲子」方劑中的「犀角」並非指現代的犀牛角,而是指一種名為「水牛角」的藥材。
古籍中記載,「犀角」一詞其實涵蓋了多種動物的角,包括犀牛角、水牛角、黃牛角等。而「壓驚犀角飲子」中的「犀角」,實際上是指水牛角,並非現代人所指的犀牛角。
水牛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涼血止血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達到鎮驚安神的功效。因此,水牛角在古方中被用於治療驚悸、神志不安、煩躁不安等症狀。
壓驚犀角飲子中加入升麻,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升麻性微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犀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能清心火,解熱毒,二者合用,可有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適用於熱病驚厥、神志昏迷等症。
- 升陽舉陷,提振氣血: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之效,能提振氣血,使人神志清醒,精神振奮。犀角能清熱解毒,減少熱邪對心神的侵襲,二者合用,可有效提振氣血,恢復神志,適用於氣虛血弱、神志不清等症。
「壓驚犀角飲子」中使用代赭石,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
代赭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鎮驚安神、降逆止嘔、平肝潛陽的作用。方中使用代赭石,可針對驚恐不安、心神不寧、肝陽上亢等症狀,起到鎮靜安神、平復肝陽的作用,達到壓驚的效果。此外,代赭石亦能輔助其他藥物,增強藥效,進一步達到安神定志之效。
「壓驚犀角飲子」方中加入「防風」,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一、疏風解表,平肝熄風: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經,具有疏散風邪、止痙止痛的作用。方中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安神之功,但其性寒,易傷陽氣。防風則可溫和其性,避免寒涼之氣過於傷人,同時協同犀角疏散風邪,平息肝陽,達到止驚安神之效。
二、引藥入經,增強療效:犀角入心經、肝經,而防風入膀胱經,膀胱經與心經、肝經相通,防風可引導犀角藥力直達心肝,增強其鎮驚安神的作用,使療效更為顯著。
壓驚犀角飲子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火解毒: 大黃味苦寒,性峻,具有瀉火解毒、清熱通便的功效,能清熱瀉火,並能解毒排毒,用於熱毒壅盛、神志不清等症。
-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血瘀阻滯所致的驚悸、失眠、神志不清等症,能起到化瘀通絡、清熱解毒的作用。
因此,壓驚犀角飲子中加入大黃,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幫助患者安神定志,改善驚悸、失眠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壓驚犀角飲子」
主治功效:腦後無辜者,指的是患者後腦無故產生病症,這個病症好轉後又複發,但現在卻全然不知疼痛了,而且在患者的腦後部位有兩個像彈丸一樣的筋結,用手捏住它,它在皮膚下可以轉動。
組成: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此外,犀角還具有強筋骨、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等功效。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代赭石:性平味甘、澀,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如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其中,通經止血是代赭石的主要功效之一,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症。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壓驚犀角飲子」由犀角、升麻、代赭石、防風、大黃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治療腦後無辜者。
傳統服藥法
犀角1分,升麻1分,代赭(研)半分,吊藤皮半分,防風半分,大黃半分。
上切。
以水5合,煎取2合,去滓,3歲以下,針烙後1日連連服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壓驚犀角飲子,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組成:犀角1分,升麻1分,代赭(研)半分,吊藤皮半分,防風半分,大黃半分。 主治:腦後無辜者,是二筋結如彈丸,捏之皮下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