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湯

XUN X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下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肺經 21%
脾經 14%
心經 11%
胃經 11%
腎經 7%
膀胱經 7%
大腸經 4%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燻洗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效。

1. 清熱解毒: 燻洗湯多用於外傷感染、皮膚炎症等,金銀花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金銀花亦可消腫止痛,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金銀花可有效緩解症狀,促進炎症消退。

因此,燻洗湯中加入金銀花,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更有效地治療外傷感染及皮膚炎症等病症。

燻洗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獨活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獨活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代謝。
  2. 配合其他藥物: 燻洗湯中往往包含其他具有散寒除濕、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獨活與這些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例如,與羌活、防風、當歸等藥物配合,可增強祛風濕止痛的效果;與川芎、紅花等藥物配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

燻洗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疏散風熱,止癢消腫: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的功效。對於風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瘡瘍等症狀,荊芥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消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
  2. 通經活絡,散瘀止痛: 荊芥還具備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作用。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荊芥能有效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因此,燻洗湯中加入荊芥,可以有效地改善因風熱、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症及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燻洗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痛的功效。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肺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

燻洗湯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例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防風能祛除風寒濕邪,並止痛消腫,因此成為燻洗湯中重要的藥物之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燻洗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濕止癢: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對於濕疹、皮炎等因濕邪引起的皮膚病,蒼朮能有效祛除濕氣,緩解瘙癢症狀。
  2. 散寒止痛:蒼朮亦能溫經散寒,對於寒濕引起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腰腿痠痛等,蒼朮能溫暖經絡,緩解疼痛。

因此,蒼朮在燻洗湯中,可起到祛濕止癢、散寒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症狀,緩解疼痛。

燻洗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止癢消腫: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止癢消腫的功效。燻洗湯多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瘡癤等,薄荷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緩解皮膚炎症,止癢消腫作用可以減輕皮膚瘙癢和腫脹。

二、疏風通絡,活血止痛: 薄荷還能疏風通絡,活血止痛。燻洗湯在治療風溼痹痛、跌打損傷等疾病時,薄荷的疏風通絡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活血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

因此,薄荷作爲燻洗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治療皮膚病、風溼痹痛等疾病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燻洗湯中含有烏頭,主要原因有二:

  1.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烏頭性溫,入經絡,可溫經散寒,止痛消腫,對於寒邪引起的痺痛、麻木、腫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燻洗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關節腫脹等疾病,烏頭的溫經散寒之效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2. 毒性較低,外用安全: 烏頭毒性較強,內服需謹慎。但其外用則毒性較低,且經燻洗方式使用,藥物不易進入血液循環,安全性相對較高。燻洗湯的製備過程中,會經過煎煮等步驟,減少烏頭的毒性,同時也使藥物成分更容易被吸收。

燻洗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原因有二:

  1. 解表散寒: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效。對於因風寒外襲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紫蘇葉可起到疏風散寒、止癢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狀況。
  2. 行氣活血:紫蘇葉還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瘀血,減輕炎症。對於一些由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皮膚病,紫蘇葉也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燻洗湯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涼血止血、疏散風熱的作用。對於因風熱上襲,肺氣失宣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桑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效果。此外,桑葉還能涼血止血,對於外傷出血或熱毒瘡瘍,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燻洗湯中加入桑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瘡瘍、外傷出血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燻洗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外科十三方考》的記載,燻洗湯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等外科瘡瘍類疾病。其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祛風解毒,散結消腫:

  • 燻洗湯中多味藥物具有祛風解毒的功效,如金銀花、荊芥、防風、薄荷等,可以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 獨活、蒼朮等藥物則有助於散結消腫,緩解局部紅腫疼痛的症狀。

2. 盪滌氣血,舒暢營衛:

  • 張覺人編的《外科十三方考》中提到“燻洗有盪滌之功,滌洗則氣血自然舒暢,其毒易於潰腐而無壅滯也。”,這說明燻洗療法通過熱水的溫熱作用和藥物的共同作用,可以促進患處的氣血流通,加速毒素的排出。
  • 尤其是“在四肢者溻冼之,在腰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針對不同部位的瘡瘍,採用不同的燻洗方式,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

3. 促進潰瘍癒合:

  • “未成者,燻洗之後,將藥渣搗塗患處,已成者,再加豬蹄湯淋洗,化腐生肌之功,效無其匹。”說明燻洗湯不僅可以治療未成膿的瘡瘍,對於已經成膿的瘡瘍,配合豬蹄湯淋洗,更能起到化腐生肌的作用。
  • 豬蹄湯富含膠原蛋白等營養物質,有助於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治療原理:

燻洗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熱力作用: 燻洗時,熱水的溫度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有助於炎症的消散和毒素的排出。
  • 藥物作用: 藥物成分通過皮膚吸收,直接作用於患處,發揮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散結消腫等功效。
  • 物理作用: 燻洗的過程可以清潔瘡面,去除膿液和壞死組織,為傷口癒合創造良好的環境。

總結:

燻洗湯是一個經典的外治方劑,通過燻洗的方式,將藥物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於患處,具有祛風解毒、散結消腫、促進氣血流通、加速傷口癒合等多重功效。它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獨特優勢,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補充說明:

除了燻洗湯本身,文中還提到了其他幾種外用方劑,如蔥歸溻腫湯、艾茸湯敷法、豬蹄湯等,這些方劑與燻洗湯配合使用,可以針對不同病情和病程階段進行治療,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和個體化治療的特點。

另外,文中還強調了燻洗時的注意事項,如“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氣,夏月要閉窗以避涼風”,這些細節體現了中醫對於治療環境的重視,以防止外邪入侵,影響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石菖蒲、地錦草、菊花各等分。
通竅。
上煎湯。先以熱氣熏之,後溫而洗之。後服杞實粥。
原書治上症,先用開竅引內服五七劑,外用本方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熏洗湯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熏洗湯, 出處:《眼科闡微》卷二。 組成:石菖蒲、地錦草、菊花各等分。 主治:通竅。主治:年老日久,氣血衰弱,翳膜遮睛,瞳神昏暗。

熏洗湯, 出處:《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下。 組成:銀花3錢,川羌2錢,獨活2錢,荊芥2錢,防風2錢,蒼朮2錢,薄荷2錢,川烏2錢,蘇葉2錢,桑葉2錢,桃葉1大握,槐葉1大握。 主治:癰疽。

熏洗湯,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 組成:銀花3錢,羌活2錢,獨活2錢,川烏2錢,草烏2錢,防風2錢,蒼朮2錢,薄荷2錢,蘇葉2錢,桑葉1握,桃葉1握,槐葉1握,樟葉1握。 主治:祛風解毒,散結消腫,化腐生肌。主治:癰疽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