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紅固腸丸

JIAO HONG GU CH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4%
胃經 34%
大腸經 11%
肺經 5%
心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腎經 2%
肝經 2%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椒紅固腸丸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神麴性溫和,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功效。椒紅固腸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停滯所致的腹瀉,神麴可助消化,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腹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神麴與其他藥物如厚朴、枳實等配合,能加強消食導滯,理氣止痛的作用,共同發揮作用,更有效地緩解腹瀉症狀。

神麴在椒紅固腸丸中的作用,體現了中醫配伍的精髓,通過多味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椒紅固腸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是為了健脾燥濕,固腸止瀉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其具有以下作用:

  • 健脾燥濕:白朮能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對於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瀉、泄瀉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 固腸止瀉:白朮能固攝腸氣,減少腸道水分的流失,從而減輕腹瀉症狀。

因此,白朮的加入可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溫中止瀉、健脾固腸的效果。

椒紅固腸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椒紅固腸丸中含有大量寒涼藥物,如黃連、黃柏等,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加入生薑可以溫和脾胃,助藥力發揮,避免藥物過寒傷脾胃。
  2.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生薑具有解毒作用,可以緩解椒紅固腸丸中部分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如黃連、黃柏的苦寒之性,可以被生薑的溫辛之性所調和,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椒紅固腸丸中包含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腸引起的腹痛、腹瀉、腸鳴等症,花椒能起到溫中驅寒、止痛止瀉的作用。
  2. 助陽止瀉: 花椒還有助陽止瀉的作用,能固攝腸氣,防止腸滑泄瀉。對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引起的慢性腹瀉,花椒能起到溫陽固腸的作用。

總而言之,花椒在椒紅固腸丸中發揮着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助陽固腸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物。

椒紅固腸丸中添加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椒紅固腸丸主治脾胃虛寒、寒氣上逆所致的嘔吐腹痛,厚朴可以溫中降逆,止嘔止痛,改善腸胃功能。
  2. 行氣消積: 厚朴還能行氣消積,有助於緩解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椒紅固腸丸中常配合其他具有消積作用的藥物,厚朴可以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總而言之,厚朴在椒紅固腸丸中,發揮着降逆止嘔、行氣消積的作用,對於改善脾胃虛寒、寒氣上逆所致的嘔吐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椒紅固腸丸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溫中暖胃,澀腸止瀉: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暖胃、澀腸止瀉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脾胃虛寒、寒邪客腸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2. 調和脾胃,助消化:肉荳蔻還具有一定的健脾消食作用,能幫助消化不良,促進腸胃蠕動,有利於緩解腸胃不適。

因此,椒紅固腸丸中加入肉荳蔻,可有效緩解腸胃虛寒、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達到固腸止瀉的效果。

主治功效


椒紅固腸丸,由神麴、白朮、生薑、花椒、厚朴、肉荳蔻六味中藥組成,具有溫中止瀉、健脾胃、益氣固表、消食化積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寒,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出現腸鳴、大便稀溏、腹痛等症狀。

  1.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2.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4.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5.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6.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椒紅固腸丸中,生薑、花椒、厚朴、肉荳蔻溫中止瀉,健脾胃,益氣固表;白朮健脾胃,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止瀉、健脾胃、益氣固表、消食化積之效。用於脾胃虛寒,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出現腸鳴、大便稀溏、腹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神曲6兩(銼作小塊,炒香熟),白朮1兩(銼,炒乾),川薑(去皮,炮)3兩,川椒(去目,炒去汗,取乾淨)1兩半,厚朴(去粗皮,薑炙)1兩,肉豆蔻3兩(面裹煨)。
上為細末,別用蒜不拘多少,濕紙裹煨香熟,剝淨研如泥,熱湯化開,濾去滓,少入面打糊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80丸,空心米飲湯送下,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脾胃積冷、腸鳴、大便滑泄、腹痛等症狀。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腹中有鳴叫聲

相同名稱方劑


椒紅固腸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引《瑞竹堂方》。 組成:神曲6兩(銼作小塊,炒香熟),白朮1兩(銼,炒乾),川薑(去皮,炮)3兩,川椒(去目,炒去汗,取乾淨)1兩半,厚朴(去粗皮,薑炙)1兩,肉豆蔻3兩(面裹煨)。 主治:脾胃積冷,腸鳴,大便滑泄,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