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花丹方劑中使用空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空青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病症。青花丹主要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皮膚病等,空青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 收斂生肌: 空青還具收斂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青花丹中常與其他收斂生肌藥材配合使用,如黃連、黃柏等,共同發揮療效。
青花丹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青花丹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而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
- 解毒消腫: 硃砂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等疾病。青花丹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皮膚疾病等,而硃砂的解毒消腫作用在此也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花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以下諸證:
- 霍亂肚脹:霍亂吐瀉後,氣滯腹脹,或因寒濕阻滯中焦。
- 冷氣心痛:寒邪凝滯心腹,氣機不暢所致的絞痛。
- 腸風:風冷或濕熱侵襲腸道,導致便血或下痢。
- 血氣虛冷病:氣血不足兼陽虛寒凝,見手足不溫、面色蒼白等。
- 小兒疳痼:小兒疳積成痼疾,脾胃虛弱,積滯內停。
整體而言,此方以溫散寒邪、活血止痛、收澀固腸為主,兼顧調理氣血與消疳。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分析
空青(碳酸鹽類礦物):
- 性寒,傳統用於「明目鎮驚」,可能取其沉降之性,配合他藥調和寒熱。
- 此方中或借其礦物質重鎮之效,緩解腹脹、心痛之急症。
澱粉(白石脂):
- 白石脂為高嶺土,性甘酸澀,能「澀腸止瀉」,針對霍亂後的瀉痢、腸風下血。
朱砂(硫化汞):
- 鎮心安神、解毒,用於心神不寧及疳積熱毒。
- 配伍溫藥可制其寒性,發揮止痛(如冷氣心痛)之效。
桃花石(硅酸鹽礦物):
- 古載「利五臟、下血氣」,可能助行氣活血,改善腸風與血氣虛冷。
鹽花:
- 鹹軟堅、散結,外用固濟時可能引藥入腎,內服後經水飛去鹽,存其溫通之性。
麝香:
- 芳香走竄,開竅醒脾,增強行氣止痛之功,尤適心痛、疳積氣滯。
製法與方義
- 煅煉法:藥物鹽封煅燒,可能使礦物藥質地鬆脆,利於吸收,並減低毒性(如硃砂)。
- 水飛去鹽:保留藥性而去燥烈,避免過鹹傷陰。
- 飯丸佐酒送服:飯丸護胃,酒助藥力溫通血脈,符合「冷氣」「血虛寒」之病機。
治療原理
- 溫通散寒:鹽、麝香、酒共奏溫行之效,化解冷氣、心痛。
- 收澀固腸:白石脂澀腸止瀉,桃花石輔助調理腸道。
- 調和氣血:朱砂鎮靜,空青沉降,麝香行氣,共治血氣虛冷。
- 消疳化積:礦物藥質重消積,麝香醒脾,針對小兒疳痼。
總結
青花丹以礦物藥為主,重鎮收澀,佐以溫通香竄之品,適用於寒凝血滯、腸道不固之證。其組方體現「急症用礦藥」「寒證佐溫行」的思路,兼顧標本,然須辨證精准,尤其對「冷氣」與「虛寒」之差異需細審。
傳統服藥法
空青1兩,澱粉1兩,白石脂1兩,朱砂1兩,桃花石1兩,鹽花4兩。
上為極細末,入瓷瓶子中,以鹽蓋之,固濟候乾了,以一斤二斤火,於瓶子四面逼之,候熱,四面著一秤火,漸漸斷,一食久,任火自消。候冷,開取搗碎,水飛去鹽味,曬乾,更入麝香一分,同細研令勻,以爛飯和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5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忌羊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花丹, 出處:《聖惠》卷九十五。 組成:空青1兩,定粉1兩,白石脂1兩,朱砂1兩,桃花石1兩,鹽花4兩。 主治:霍亂肚脹,冷氣心痛,腸風,血氣虛冷病,小兒疳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