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根散

WU ZHU YU G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九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肝經 22%
大腸經 22%
脾經 11%
肺經 11%
胃經 11%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吳茱萸根散方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其根部亦具溫中止痛之效,可治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等症。

其二,吳茱萸根散方主治寒邪客胃、胃寒疼痛、嘔吐呃逆等症,而吳茱萸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可有效治療此類病症,與方劑的功效相符。

因此,吳茱萸根散方中包含吳茱萸,是基於其藥性及功效與方劑主治病症相契合的結果。

吳茱萸根散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止血收斂: 地榆味苦澀性涼,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收斂生肌的功效。吳茱萸根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崩漏、帶下、腹痛等症,而地榆可抑制血熱,並促進血凝固,有效止血。
  2. 兼治下焦虛寒: 地榆還兼具溫陽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引起的腹痛、泄瀉等症。吳茱萸根散中加入地榆,可以補益下焦虛寒,使藥效更為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吳茱萸根散」,主要成分是:吳茱萸、地榆,主治功效是:小兒月蝕瘡。

月蝕瘡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皮膚病,通常在出生後不久出現,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有關。

月蝕瘡的治療方法取決於其嚴重程度,輕度的月蝕瘡可以用外用藥膏或乳液治療,嚴重的月蝕瘡可能需要口服藥物或住院治療,月蝕瘡通常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包括疤痕、感染和皮膚癌。

中藥方劑「吳茱萸根散」的主要成分中,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

此外,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

此外,地榆還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根半兩,地榆根半兩,薔薇根半兩。
上為細散。
每用先以溫鹽水洗瘡令淨,拭乾,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吳茱萸根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吳茱萸根半兩,地榆根半兩,薔薇根半兩。 主治:小兒月蝕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