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十六種喉散」方劑中包含山豆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山豆根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細菌病毒感染,消散咽喉部的炎症。其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咽喉腫脹疼痛,使聲帶恢復正常功能,改善聲音嘶啞。
因此,山豆根作為「三十六種喉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治療咽喉炎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痛苦,促進病情的恢復。
三十六種喉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大作用:
一、緩解咽喉疼痛: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之效。其有效成分甘草酸能抑制咽喉炎症,緩解疼痛和不適,尤其適用於喉嚨乾燥、疼痛、發癢等症狀。
二、調和藥性:甘草素有「藥之國老」之稱,具有調和藥性、減輕毒副作用的作用。在三十六種喉散中,甘草可以緩和其他藥物的刺激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對咽喉造成過度刺激。
三十六種喉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功效,可有效抑制咽喉炎症引起的熱毒上炎,緩解咽喉腫痛、灼熱等不適。
- 燥濕止癢: 黃連亦可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引起的咽喉瘙癢、乾燥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黃連在三十六種喉散中,起著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咽喉炎症。
「三十六種喉散」中包含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 疏風散熱:薄荷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犯肺引起的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開竅醒神:薄荷能通鼻竅,開肺氣,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鼻塞、頭痛、頭昏等症狀有一定緩解作用。
- 止癢消腫:薄荷具有止癢消腫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咽喉瘙癢、喉嚨腫痛等症狀。
總之,薄荷在「三十六種喉散」中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熱、開竅醒神、止癢消腫等作用,是治療咽喉疾病的重要藥材之一。
三十六種喉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喉嚨發炎,往往伴隨熱毒積聚,寒水石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喉嚨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收斂生津: 寒水石亦有收斂生津的作用。對於喉嚨乾燥、口渴,或因熱毒侵襲導致津液不足的情況,寒水石能收斂津液,滋潤喉嚨,改善乾燥不適。
因此,三十六種喉散中加入寒水石,有助於清熱解毒、收斂生津,達到緩解喉嚨炎症的功效。
「三十六種喉散」方劑中包含「孩兒茶」,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喉嚨發炎、腫痛、咽喉乾燥等症狀,適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喉嚨不適。
- 消腫止痛:孩兒茶亦具消腫止痛之功效,能有效減輕喉嚨腫痛、疼痛感,改善聲音嘶啞等症狀,使患者感到舒適。
孩兒茶在「三十六種喉散」中與其他藥材相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各種喉嚨疾病。
「三十六種喉散」方劑中加入「人中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人中白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喉嚨發炎、腫痛、咽喉乾燥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利咽開音: 人中白能清熱利咽,開音通竅,對於聲音嘶啞、失聲、喉嚨異物感等症狀有改善效果。
因此,將人中白加入「三十六種喉散」中,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咽喉疾病。
三十六種喉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基於其 解毒消腫、止痛化痰 的功效。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肺經。其毒性可殺滅蟲卵,用於治療喉嚨發炎、聲音嘶啞、咽喉腫痛等症狀。白僵蠶可化痰止咳,對於風寒咳嗽、痰多黏稠等症狀也有效。
此外,白僵蠶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喉嚨紅腫疼痛。
總而言之,白僵蠶在三十六種喉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解毒消腫、止痛化痰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喉嚨疾病,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硼砂在中藥方劑中,尤其是針對喉部問題的方劑如「三十六種喉散」中,具有其特殊的作用。首先,硼砂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減少喉部的炎症和腫脹,適合用於喉嚨疼痛、咳嗽等症狀。其次,硼砂的鹼性特質可以中和喉部酸性物質,幫助緩解不適感,提高療效。此外,硼砂在古代醫學中也被視為一種消腫止痛的材料,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康復。因此,將硼砂納入喉散的成分中,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還能針對喉部疾病的特點,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案。總之,硼砂的使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療的辯證施治理念,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緩解方法。
「三十六種喉散」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
青黛為蓼藍的乾燥葉或莖葉經加工製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效。其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對於喉嚨腫痛、咽喉炎、扁桃體炎等因熱毒引起的喉部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青黛在方劑中,能清熱解毒,消散喉部炎症,同時涼血止痛,緩解咽喉疼痛,達到清熱消炎、止痛止癢的功效。
「三十六種喉散」中包含「冰片」,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特性: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涼,可清熱解毒,對於喉嚨發炎、腫痛、咽喉腫脹等症狀有顯著效果,可迅速消炎止痛,緩解不適。
- 開竅醒神、止癢止痛:冰片氣味芳香,可開竅醒神,並能止癢止痛,對於喉嚨癢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冰片在「三十六種喉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喉嚨不適,恢復正常功能。
「三十六種喉散」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效。
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直達病竈,迅速通達咽喉部位,對於喉嚨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同時,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對於咽喉部的炎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麝香還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能提振精神,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緩解呼吸困難等症狀。因此,在「三十六種喉散」中加入麝香,能夠發揮其多方面的藥效,更有效地治療喉部疾病。
三十六種喉散方劑中加入珍珠,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藥性。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其清熱解毒之功,可有效緩解喉嚨發炎、腫痛、灼熱等症狀。其生津止渴之效,則能滋潤咽喉,緩解乾渴、口燥等不適。
此外,珍珠還具有鎮靜安神之效,能舒緩因喉嚨疼痛引發的焦躁不安。因此,珍珠在三十六種喉散方劑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滋潤咽喉、鎮靜安神的重要角色,有助於快速緩解喉嚨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十六種喉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喉症」,為古代治療咽喉疾患的經驗方。根據其組成推測,主要針對熱毒壅盛、咽喉腫痛、潰瘍糜爛、痰熱閉塞等證候,如喉痹、喉風、喉癰、口舌生瘡等,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主
- 黃連、山豆根:苦寒瀉火,直折心胃火毒,為咽喉腫痛要藥。
- 青黛、寒水石:清肝肺鬱熱,涼血消腫,尤善治熱毒上攻之咽喉潰爛。
- 人中白(人尿沉澱):鹹寒降火,善清血熱,解毒消斑。
2. 消腫利咽止痛
- 薄荷:辛涼透表,疏風熱而利咽喉。
- 白僵蠶:祛風化痰散結,緩解咽喉痙攣疼痛。
- 硼砂、梅片(冰片):清熱防腐,局部滲透力強,直接緩解灼熱感。
3. 化腐生肌斂瘡
- 兒茶:收濕斂瘡,促進黏膜修復。
- 珍珠:甘寒生肌,針對潰瘍久不癒合。
- 白蓮花(或指「天花粉」?待考):清熱生津,輔助解毒潤燥。
4. 開竅通絡
- 麝香:芳香走竄,活血散結,助藥力直達病所,破除痰瘀閉塞。
5. 調和藥性
- 粉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緩和苦寒傷胃之弊。
三、方劑配伍特點
- 內外合治:既清內在火毒(如黃連、山豆根),又直接作用於局部(硼砂、冰片、麝香)。
- 動靜結合:麝香、冰片辛香走竄以散結,珍珠、兒茶收斂以生肌,標本兼顧。
- 劑型設計:「極細末如塵」便於外吹患處,使藥力集中滲透,符合喉科用藥傳統。
推測適用症狀
- 咽喉紅腫熱痛、吞嚥困難
- 黏膜潰瘍、腐爛流膿
- 痰涎壅盛、聲嘶氣促
- 舌紅苔黃、脈數等熱象
禁忌推論(不作為用藥建議)
本方偏於寒涼,若屬風寒喉痹或虛火上炎者恐非所宜,然此為古籍記載,具體須臨證辨治。
四、總結
此方集中醫喉科外用散劑精髓,以清熱解毒為核心,輔以豁痰、活血、生肌之法,體現「急症治標」思路,適用於實熱型咽喉急症。然其名「三十六種喉散」,或為古代醫家虛數強調配伍之繁複,實際組成僅十四味,可能因版本傳抄差異所致。
傳統服藥法
山豆根1錢半,粉甘草1錢半,川連1錢半,薄荷1錢半,寒水石2錢(飛),兒茶1錢半,人中白2錢,白僵蠶2錢半,白蓮花3錢,白硼砂2錢(飛),青黛2錢(飛),大梅片錢半,川麝香2分,珍珠1錢(飛)。
上為極細末如塵,罐貯勿泄氣。
聽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十六種喉散性味辛、苦、寒,有小毒。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三十六種喉散, 出處:《喉舌備要》。 組成:山豆根1錢半,粉甘草1錢半,川連1錢半,薄荷1錢半,寒水石2錢(飛),兒茶1錢半,人中白2錢,白僵蠶2錢半,白蓮花3錢,白硼砂2錢(飛),青黛2錢(飛),大梅片錢半,川麝香2分,珍珠1錢(飛)。 主治:喉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