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全牛膝散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 藥性相合: 川牛膝性寒,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此方以川牛膝為主藥,配合其他藥物,可起到散瘀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且能引血下行,治療血瘀阻滯導致的疼痛。
- 臨牀驗證: 川牛膝臨牀應用廣泛,尤其在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方面效果顯著。大全牛膝散的組成中加入川牛膝,符合臨牀經驗,也驗證了其治療效果。
大全牛膝散中包含麥芽,主要有以下原因:
- 消食化積:麥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胃、消積導滯的功效,可助於消解積滯,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 利水通淋:大全牛膝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淋證,而麥芽亦具有利水通淋之效,可助於利水滲濕,通利小便,緩解淋痛等症狀。
因此,麥芽的加入可以增強大全牛膝散消食化積、利水通淋的功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牛膝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産後遍身青腫疼痛,及眾疾」,其核心適應症為產後氣血瘀滯所致的全身性腫痛。產後因氣血耗傷,運行不暢,易形成瘀血阻絡,表現為局部或全身青紫、腫脹、疼痛。此方以活血散瘀、通絡止痛為主,兼顧調理氣機,可改善產後瘀血內停引起的各種不適(「眾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
- 牛膝(懷牛膝或川牛膝):
- 性味苦酸平,歸肝、腎經。
- 活血祛瘀:善下行,能破血通經,適用於瘀血阻絡之腫痛,尤其針對產後瘀滯。
- 強筋骨、利關節:可緩解因瘀血導致的關節屈伸不利。
- 大麥芽:
- 性味甘平,歸脾、胃經。
- 健脾消食:產後脾胃虛弱,麥芽能助運化,防止瘀血與食滯互結。
- 疏肝理氣:具輕微行氣作用,可輔助牛膝調暢氣機,促進血行。
2. 炮製與配伍意義
- 分層煅製:牛膝與麥芽分層填裝煅燒,可能意在使兩藥性味相互滲透。牛膝得麥芽之甘緩,減其峻烈;麥芽得牛膝之活血,增強散瘀之效。
- 鹽泥固濟、火煅:
- 高溫煅製後,牛膝的活血作用可能更趨溫通,適合產後虛寒瘀滯體質。
- 煅炭後兼具止血化瘀之效,防止產後出血與瘀血並存之矛盾。
- 熱酒送服: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血分,增強散瘀止痛之效。
3.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因通用」為法,針對產後瘀血留滯的標實證:
- 活血行滯:牛膝為君,直接破除瘀血;麥芽為佐,間接調氣助血行。
- 標本兼顧:瘀血去則新血生,配合麥芽健脾,間接補益氣血生化之源。
- 劑型設計:散劑速效,適用於急性瘀痛;煅製後藥性趨溫,符合產後「多虛多瘀」的病機特點。
三、潛在應用與延伸思考
雖原方主治產後病症,但從藥物配伍推斷,凡氣滯血瘀兼輕微脾虛之證(如跌打損傷、慢性關節腫痛),亦可加減應用。若無熱象,且瘀血偏寒者尤宜。
傳統服藥法
牛膝、大麥芽。
上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填一層麥芽,一層牛膝,如此填滿,用鹽泥固濟,火煅赤,放冷,研末。
每服2錢,熱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大全牛膝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二。 組成:牛膝、大麥芽。 主治:産後遍身青腫疼痛,及眾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