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麥芽散方劑中包含麥芽,主要原因如下:
- 消食化積: 麥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其所含的澱粉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澱粉,促進消化,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 健脾和胃: 麥芽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脾胃不和的症狀。
因此,麥芽散中加入麥芽,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消食化積、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脾胃不和等症狀的治療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麥糵散」**
中藥方劑「麥糵散」,主要成分是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麥芽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麥芽糖、葡萄糖、澱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羣等,這些成分協同作用,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脾胃功能,調節氣機,補益中氣,增強體力,緩解情緒問題,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是中藥中常用的一味健脾胃藥。
麥糵散主要用於治療產後5-7日不大便、產後發熱、乳汁不通及乳房腫脹等症狀。產後5-7日不大便是指產婦在產後5-7天內沒有排便,這可能是由於產後氣血虛弱、腸道蠕動緩慢等原因引起的。麥糵散中的麥芽可以健脾胃、消食化積,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產婦排便。
產後發熱、乳汁不通及乳房腫脹是產婦在產後常見的症狀,這可能是由於產後氣血虛弱、肝氣鬱結等原因引起的。麥糵散中的麥芽可以健脾胃、消食化積,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幫助產婦退熱、通乳、消腫。
麥糵散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9-15克,一日2-3次。麥糵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等副作用。
總結:
中藥方劑「麥糵散」,主要成分是麥芽,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產後5-7日不大便、產後發熱、乳汁不通及乳房腫脹等症狀。麥糵散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9-15克,一日2-3次。麥糵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等副作用。
傳統服藥法
大麥芽不拘多少(炒黃)。
上為末。
每服3錢,沸揚調下,與粥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麥糵散,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大麥糵4兩,甘草半兩。 主治:脾胃不進飲食。
麥糵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四。 組成:大麥糵1升(炒),乾薑2兩。 主治:飽食訖便卧得病,令人四肢煩重,嘿嘿欲卧。
麥糵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十三。 組成:大麥芽不拘多少(炒黃)。 主治:産後5-7日不大便。産後發熱,乳汁不通及膨,無子當消者。
麥糵散, 出處:《聖惠》卷十五。 組成:麥糵1兩(微炒),前胡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1兩,檳榔1兩,人參1兩(去蘆頭),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時氣後宿食不消,不思飲食。
麥糵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大麥糵(炒)1兩,鶴虱(炒)3分,白檳榔(銼)3分,陳橘皮(去白,焙)半兩,糯米(炒熟)1合,牽牛子(一半生,一半炒)2兩,楝根(有子,東南根,以石灰汁浸兩宿,炙乾)2兩。 主治:諸蟲攻心腹(疒丂)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